百草霜(锅底灰)是个宝,妙用方法不能少
“锅底灰”出自农村的土灶大锅下,由于长期采用天然草木为柴而留下的一层粉末状灰迹。因为各种草木皆可为柴,而许多草木同时也是中药材,所以这种不起眼的“锅底灰”集百草精华于一身,故名“百草霜”。
百草霜,又名灶突墨(《千金方》),灶突中尘(《外台秘要方》),灶额上墨(《本草图经》),灶烟煤、灶煤(《中国医学大辞典》)。为杂草经燃烧后附于灶突或烟囱内的烟灰,久经烧熏,在炉灶、锅底上结成的烟墨,因其质轻细,故谓之“霜”。
百草霜是黑色粉末,或结成小颗粒状,手捻之即为细粉。质轻,入水则飘浮分散,无油腻感,无臭。以乌黑色、质轻、无杂质者为上品。用时取下铁锅,用刀刮下黑灰,随用随取。
从前,农村有收集锅底灰的习惯,一旦遇到出血不止的患者就用百草霜研细末吹之,有很好的止血效果。由于本品外观乌黑似墨而令人生畏,而城市又很难真正得到经杂草燃烧的百草霜,药店常鲜有本品,所以受到冷落。故很少有人用及,其药效功能难得施展,其不仅是血中圣药,而又是外用良药。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采用百草霜来治病的人越来越少,但因其止血效果明确,且随手可得,现代农村常用来治疗牲畜的出血性疾病。
百草霜是临床常用中药之一,为百草之精华,百草之精灵之气,其性味辛温,无毒,归脾、肺、胃经,其主要作用有止血、止泻、消肿、消积的功效。
《本草纲目》曰其能“止上下诸血,妇人崩中带下、胎欠产后诸病,伤寒阳毒发狂,黄疸,疟痢,噎膈,咽喉口舌一切诸疮”。
此外,百草霜还对血虚内热,血不归源导致的崩漏、肠出血及子宫出血等各种出血症有效。
1、百草霜止血圣药
吐血:百草霜4克,槐花8克(研末)。分2次,白茅根30克水煎送服。
咯血:百草霜5克,蜂蜜25克。调服,日服1次。
鼻出血或齿缝出血:以百草霜末吹之,立止。
功能性子宫出血(属血虚内热者):百草霜15克,陈槐花30克,共研细末。每服6克,烧红铁器,淬酒送服。
产后出血不止:百草霜10克,热黄酒冲服。
肛瘘,脓血不止:百草霜、川黄连、地榆炭、乌梅肉各30克。将前3味研末,乌梅肉蒸烂捣烂,再入药末捣为丸,干燥。每次10克,每日2次,空腹服。
刀伤出血(小伤口):百草霜适量研细末,撒于伤口,压迫包扎多能即刻止血。
2、百草霜外用良药——治疗诸疮
口腔溃疡:百草霜、五倍子各10克,细辛1克,冰片3克。先将细辛、五倍子研末,再加入百草霜、冰片,共研为极细末,装瓶备用。同时,先用淡盐水漱口,然后将药末撒于疮口。每日3次,一般连用3天可愈。
头疮:百草霜与猪油调匀,外搽患处。
小儿湿疹、黄水流溢、瘙痒不止:百草霜、陈石灰各15克,密陀僧9克,松花粉10克,酒曲45克,桐油适量。将前5味研细末,桐油调涂。
小儿马牙:百草霜适量,先将齿龈上白点用针挑破,轻轻刮去,然后用百草霜涂患处。
臁疮:百草霜50g,地龙30g,熟石膏30g,共研细末,用蜂蜜调敷患处,1d 1换,一周一疗程。
疥疮:百草霜10g,研面外涂患处,1天1次,1 天 1换。
带状疱疹:百草霜10g,地龙5 g,共为细末,用茶油调匀,1天外涂患处2次。
3、百草霜内服——止泻、治虚脱
治小儿食积疳膨:百草霜三钱,巴豆霜一分。研匀,以飞罗面打糊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一丸,白汤化下。
泻痢:百草霜6克,米汤送服,1日2次。
治血痢,不问远近:黄连一两(去须,微炒),灶突墨二两,木香半两。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于食前,以粥饮调下二钱。(《圣惠方》)
治一切痢下初起:百草霜三钱,金墨一钱,半夏七分,巴豆(煮)十四粒(研匀),黄蜡三钱。同香油化开,和成剂,量大小,每服三、五丸,或四、五十丸,姜汤下。(《灊江切要》铁刷丸)
崩漏日久虚脱:百草霜9克,炮姜炭(将干姜切段,油沙炒起泡,则成炮姜;去沙子后,再将炮姜清炒,使80%炭化,则成炮姜炭)10克。共研末,分2次,鸡汤送服。
治妇人白带:百草霜一两,香金墨半两。研末,每服三钱,猪肝一叶,批开入药在内,纸裹煨熟,细嚼,温酒送之。(《永类钤方》)
4、益气止血灶心土
在拆修柴草土灶或木炭窑时,将烧结的土块取下,即是灶心土。别名灶中黄土、灶中黄土、釜下土、灶中土等又名伏龙肝伏。灶心土呈红黄色至红褐色,质硬,易碎,碎断面色较深,并有烟熏气,以块大、色红褐、断面细、质稍软者为佳。
说起伏龙肝的得名,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传说有一年,宋神宗的小儿子生了病,面色发黄、抽搐,有时吐血。后来找钱乙看病,钱乙开的药就有灶心土这味,就是农村烧柴草的土灶的灶心土。太子服用后,病果然好了,宋神宗便提笔把“灶心土”命名为“伏龙肝”
从古至今,灶心土就是一味治病良药,中医认为, 灶心土味辛而性微温,可入脾、胃二经,有温中健脾、益气止血、和胃止呕、涩肠止泻等功效。
5、灶心土的止血作用尤佳
灶心土,性温,能温暖中焦,收摄脾气而止血,为温经止血之要药。对脾气虚寒,不能统血之出血病证,皆可应用,尤其对吐血、便血的疗效更佳。
如《广利方》 治吐血、衄血,单以本品用水淘汁,和蜜服;若便血属下焦寒损者,可与干姜、黄芩等同用,如伏龙肝汤(《外台秘要》);凡脾气虚寒之大便下血、吐血、衄血、崩漏等,以之与附子、白术、地黄等同用,如黄土汤(《金匮要略》)。
(1)、治胃寒呕吐
灶心土性温质重,长于温中和胃而降逆止呕。主治脾胃虚寒,胃气不降所致的呕吐,与干姜、半夏、白术等同用;也可用治反胃、妊娠呕吐。
如《百一选方》治反胃呕吐,用本品研细,米饮送服;《本草蒙筌》治妊娠呕吐,以本品捣细,调水服。
(2)、治脾虚久泻
灶心土既能温脾暖胃,又能涩肠止泻,主治脾虚久泻,常配伍附子、干姜、白术等。若治胎前下痢,产后不止者,可以山楂、黑糖为丸,用本品煎汤代水送服,如伏龙肝汤丸(《张氏医通》)。
用法用量:煎服,15~30g,布包,先煎;或60~120g,煎汤代水。亦可入丸、散。外用适量。
6、灶心土单方验方
(1)、治疗秋冬季节感寒引起的腹泻
《别录》称,灶心土“归脾胃经,有温中、止呕、止泻的作用”。
如果是秋冬季节,因感寒或误食冷饮瓜果等引起的腹泻、腹胀、气滞、呕吐。一种比较简单的治疗方法是:取灶心土1块 (约 20 g),放入碗中,然后用锅烧1碗老姜开水 ,水开后冲入放有灶心土的碗中,稍等片刻,拂去碗里的浮沫,饮用即可。
中国民间疗法2015年7月第23卷第7期——李为亮
(2)、治疗小儿腹泻
用法:上药研成粉末,用醋调匀至糊状加温以不烫手为度,纳脐中令满为宜。然后用绷带固定。1~2小时换药一次。根据病情每日可敷2 ~ 3次,一般1 ~ 3天可获良效。
吴茱英灶心土敷脐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103 例——张文华
文源 :大医至简倪海厦
温馨提示:中医讲究辨证论治,一人一方,自行购药服用存在风险,请务必在专业中医指导下,根据个人自身症状辩证加减开方,切不可盲目使用。
特别声明:本文取材于网络公开信息,如有错失或侵权,请即告知我们。欢迎携手进步,谢绝无理求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