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中医属“不寐”、“少寐”范畴,指经常不能正常的睡眠,又叫“睡眠障碍”。以入睡困难,或易醒,或整夜半睡半醒,或醒后不能再睡,甚至整夜不眠为特征的一种病证。
从中医证型来讲,失眠有虚有实,其中气血不足只是造成失眠的一种原因,更需要从脏腑、阴阳等角度来全面判断和掌握病情特征。
失眠分“虚”、”实”和“虚实夹杂”多种证型,比如心血虚、心气不足、肾阴虚、脾胃热盛、心火旺盛、肝火郁结、肝郁脾虚等。
有失眠情况的朋友,可以参考下面几种证型的代表症状对号入座:
虚症导致的失眠
失眠同时伴有心悸、健忘、时有眩晕、女性月经量少,舌质淡苔薄等症状。
治疗方向:通常以养血安神为主。
这类患者多见面色淡、乏力、易疲劳、食欲不振等。
治疗方向:益气养血补心。
“心血虚”和“心气不足”两种类型常同时出现,通常我们讲“气血不足”的失眠,就是这两种类型之一或兼而有之。
患者因肾阴不足,阴虚生热,热扰心神,失眠同时多梦、五心烦热、口干、舌质红少苔。
治疗方向:首要滋阴降火,同时滋养肾阴。
以上三类,是失眠类型中属于“虚”的类型,多采用平和补益的方药来进行调理,不能用过于强力的补益药物。
具体表现为饮食控制不好的人,由于经常暴饮暴食,油腻、肉类、油炸、甜食、烟酒摄入过多,产生消化不良,积食内热,往往伴随体内湿盛的情况。失眠的同时伴随口干口苦、胃脘不适、腹胀、大便干燥或黏腻(热盛兼湿者),舌质红苔黄等。
治疗方向:通常在清热降火的同时,还要理气消滞。
失眠同时常见嗳气、恶心、胸闷,口中粘腻,头重头晕,舌质红,舌苔黄腻。此类失眠常又称为“湿热壅盛”,都是痰湿夹杂蕴而化热而来,我们常见的“油腻大叔”就常常有这种困扰。
这类患者就是常见的“着急上火睡不着觉”,会出现入睡困难、多梦、心烦不安、口干、小便短赤、口疮、舌红苔黄等症状。
治疗方向:清解心火。
患者出现失眠、多梦、急躁易怒等症状,甚至完全失眠。这类经常情绪不宁,急躁易怒,或容易生闷气,情志不舒,同时伴有便秘、口干、口苦、头晕、结膜充血、耳鸣等。
治疗方向:疏泄肝火,清肝理气。
这类失眠常因脾胃升降失司引起,通俗讲就是脾胃升清降浊不灵了,中医角度称之为“胃不和则卧不安”,常伴随消化不良、胃脘不适、胸闷、嗳气、腹胀、吞酸,或大便不爽、恶心呕吐、舌苔腻、脉滑。
治疗方向:理气和胃。
上面五种失眠均属于实证,中医治疗多以清解、开泄、化湿、理气等。
除了上述提到的几种症型外,还有一类肝郁脾虚型失眠,是属于“虚实夹杂”类型。这类失眠往往除了不易入睡之外,还有情绪不佳、易生闷气、夜间易惊醒、胸闷、食欲不振、舌质淡苔白等特征。
治疗方向:既要疏肝解郁,又要健脾理气。
引起失眠的因素不仅仅是“气血不足”,需要从失眠同时伴随的其他症状来进行辨别。不同类型的失眠,从中医角度有不同的治疗方法和代表方药。
有失眠困扰的朋友,尤其是病程较短,刚出现睡眠障碍的朋友,建议积极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在调理心理、情志、生活节奏、作息规律方面多听取医生建议,同时寻求中医医生的帮助,辨别属于哪种失眠类型,采用相应的中药或方剂进行调理,以更快地改善症状、恢复状态。
而对于长期应用精神类药物进行镇静助眠的患者,这些人往往是病程较久的顽固性失眠患者,也可以同时应用中药进行治疗,或者采用非药物疗法,如针灸、推拿、点穴按摩等,对于缓解症状、改善主观感受、提高生活质量都很有裨益。
特别声明:本文取材于网络公开信息,如有错失或侵权,请即告知我们。欢迎携手进步,谢绝无理求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