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雨淘中医-让老百姓都看上好中医首页
  2. 纯医案

同有三和中医馆:程图——发汗护理

医生介绍:
同有三和中医馆:程图——发汗护理

医学硕士。2016年进入三和书院首届医道传承同有班学习,2017年学习黄帝内针和五行针灸,2019年进入二届医道传承三和班学习。

致力于传统中医与康复医学的研究,结合针灸、经方与运动疗法,治疗关节病、内科常见病与身心疾病。擅长:颈肩腰腿痛,闷悸喘咳病;食积体质弱,月经产后症。

发汗护理:
同有三和中医馆:程图——发汗护理
老话说:三分治七分养。近来这一波从北到南的外感,不少以发热恶寒无汗身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在中医角度看这属外感伤寒,发汗解表是治疗中的重要一步
如果发汗过程顺利,可以达到汗出热退,脉静身凉的效果,病势缓和进入坦途,自然不难调理向愈。如果当汗不汗(该发汗没有发汗),或是汗出不彻(发汗而量不足),或汗出太过(发汗量太过),不仅病势不能缓解,反而变证蜂起甚至危及生命,使救治增加难度;或热退而复起,惊心动魄;即便热退,却遗留很多症状,病情缠绵,或留下隐患。而要稳妥正确把握发汗的过程,不仅需要医者精准辨证,方法得当,药物到位,更需要患者配合,护理得当。
近期在线指导了多位发热患者,深感大众朋友平时对身心养护的疏忽,以往传统的居家生活理念的丢失,发汗护理的常识非常缺乏。因此之故,特撰小文,对发汗护理多唠叨两句。

1. 出汗的原理  

说护理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出汗。能出汗是人体的基本功能之一,全身皮肤都能出汗。出汗对人体的作用一是散热,二是散湿,三是带走一些代谢产物。所以,一般规律是:夏天人体需要散热就汗多,冬天需要保暖就汗少;饮水进食多需要散湿,汗多,饮水进食少需要保湿,汗少。
出汗的病理情况比较复杂,可以大体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外感病,体表病变导致散热散湿功能故障,人体产热大余散热,体温升高,体表水液停滞,压力增大,导致身体疼痛。对于这种情况,发汗是治疗中的重要一步,发汗既打开毛孔,散热散湿,也恢复皮肤的正常功能,为后续调治创造良好外部条件。部分患者不能在第一时间得到治疗,高热无汗持续一段时间后,体内各脏器功能都会受到影响,发汗后仍需要治疗,这叫“先表后里”;很多人是有基础疾病的,受外感之后原先的基础病也会有变化,发汗后也要后续治疗,这叫“新病加于痼疾,先治新病,后治痼疾”。应该说,发汗主要是针对治疗外感病的提法,不同的病因要具体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比如此次流行的属于外感寒邪,就要用辛温的药物。

需要强调一点,对正气原本不足的患者来说,发汗过程会困难许多,过程也比较紧张,会伴随寒战,浑身颤抖,咬牙有声,出汗后人也异常疲惫,这种叫做“战汗”。麻烦的是战汗之后,未必热退,需要二战甚至三战。除了正气虚的原因之外,邪气缠绵也会有战汗,夏季暑湿外感就有。战汗护理尤其要谨慎,有条件最好去医院。

另一种情况是非外感病。非外感病中有的本来就影响汗出功能,或引起自汗,或盗汗,或局部出汗,我们称这些为病态的邪汗。非外感病经过治疗之后,身体各项功能恢复,阴阳调和,也会有微微出汗的情况,此汗一出,神清气爽,我们称这为病愈的正汗。有一小部分正汗的也会表现为战汗,不过战汗之后,人虽疲惫,但神态安静气息平和,常呼呼大睡,此时不要打扰他,睡醒来也就活蹦乱跳了。非外感病的汗出是对因治疗之后,身体恢复机能的结果,因此不能叫发汗。
外感病的发汗,或非外感病的正汗,都是“阳加于阴”的结果,所以在护理上有共通之处。

2. 发汗的护理  

同有三和中医馆:程图——发汗护理

凡有表证,宜汗解,或用药(辛温解表的麻黄剂,桂枝剂属此类),或用姜葱汤,或泡脚,或用手法。此第一步
第二步,应准备好热粥。煎药时一起准备粥或准备好粥再服药(泡脚,手法)。粥要热稀粥。服药后五到十分钟,喝热稀粥一小碗。
第三步,找舒适安静的地方,家中的床最合适,侧卧,盖被子,休息。当感到上半身一侧的汗出来了,不着急,再等一会,等从头到脚都有汗了,汗慢慢平稳或收住了,我们再换另一侧卧,两边汗从头到脚微微潮湿就可以了。整个过程大概持续一到两个小时。当中换边的时候如果觉得汗出得比较慢或量不够,我们可以再喝一碗粥。
第四步,汗出热退,脉静身凉为取汗到位的标准。一次出汗达到标准,即停服发汗药物,“不必尽剂”,以免发汗太过。如果汗不出,或汗出热不退,或热退而未净,又没有其他新情况,以4个小时为单位,喝第二次药,重复第一步到第三步。病重者,昼夜连续操作。
顺便普及一下:第二步叫啜粥,第三步叫温覆,第四步叫连服。啜粥、温覆、连服,传统叫辅汗三法,也就是汗法护理的核心了。外感病发汗需特别重视,非外感病正汗护理也可参考。

 注意点 

1.侧卧是很多人不注意的。大家习惯仰卧,仰卧位时,需要出汗的足太阳膀胱经被压在身下,经脉不畅,阳气不通,这样出汗就比较费力,若正面足阳明经有汗而太阳经无汗,则表邪不能解,或因此里虚而有热邪内陷之变。而侧卧则将阳明经与三阴经保护起来,放松了太阳经,利于驱邪外出。如果酸痛等不适症状左右有侧重者,宜先取患侧在上位,集中解决主要矛盾。

2.出汗要换衣服,出汗时换衣服又容易着凉。故室内宜温暖,衣物事先准备好,放在床头就近换,在被窝里换更好。

3.汗后的一些情况

汗后人轻松,想小便,或有大便,里气也和了,好事,但上卫生间也容易再着凉,谨慎闭门关窗;

如进一步,胃口也开了,更佳。宜食薄粥,少量多次,休息;

汗后人累,睡觉是最终最重要的指标,能酣眠,这次取汗就告一段落,基本不会反复;

汗后,里气未和,表虽解而病尚未愈,观其脉证,进行下一步治疗。

外感病,向愈的过程一般是表解,然后大小便通,胃口开而里和,最后酣畅睡眠,阴阳和。

非外感病,在对因治疗的过程中,大便畅,胃口开,睡眠酣,依次达成,而最后微微有汗顿觉一身轻松。最终也是阴阳和。

发汗与正汗都是“阳加于阴谓之汗”,在高热恶寒无汗的外感病发汗来说,发汗的过程尤其消耗阳气与阴液,说通俗一些就是消耗人的气血。汗后,虽然热退,身体仍在虚弱状态,或者是表和而里未和,需要进一步的治疗。或者仅仅是全身低水平的阴阳和,气血仍然需要花时间才能慢慢恢复到正常水平。因此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要谨慎将养,要求:避风寒,节饮食,慎起居,畅情志。
传统习惯:两周之内,要避风寒,若因着凉再发热,叫做“感复”;一月之内,要注意节饮食,少劳作,饮食不节再发热,叫做“食复”;操劳再发热,叫做“劳复”;百日之内不宜同房,房事后再发热叫做“房劳复”。一旦有复,又是一番折腾,且更加辛苦。自古以来,伤寒即谓之大症,发汗乃正邪战争,轻者耗伤气血,重者关乎性命,不可轻视,切记切记。
所以我们希望大家能做好护理,一汗即得,避免当汗不汗,汗出不彻或发汗太过,也能顺利痊愈,避免感复、食复或劳复。做好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能顺利平稳全面地康复,何尝不是对社会的贡献呢?
 

同有三和中医馆:程图——发汗护理

同有三和中医馆:程图——发汗护理

 

特别声明:本文取材于网络公开信息,如有错失或侵权,请即告知我们。欢迎携手进步,谢绝无理求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联系我们

15380042975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724648565@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