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雨淘中医-让老百姓都看上好中医首页
  2. 纯医案

《金匮要略》经方使用指南(一)

《金匮要略》经方使用指南(一)
1.人参汤—(参草白姜):即理中汤炮姜换干姜。凡用生姜取其辛散,炮姜守而不走,干姜则温多散少。
2.小半夏汤–(生姜24,半夏15):和胃止呕法,凡胃有痰饮湿惹起的呕吐均可实用。
3.半夏干姜散–治胃寒吐涎沫,用药和小半夏汤同,因生姜辛散,干姜温中。又主症和吴茱萸汤相仿,但彼为寒邪而兼胃虚,此则纯寒,故不必补药协助。
4,小半夏汤加茯苓汤–兼利于水作用。
呕家本渴,渴者为欲解,今反不渴,心下有支饮故也,小半夏汤主之。//卒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眩悸者,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先渴后呕,为水停心下,此属饮家,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
5.大半夏汤(半夏15人参9白蜜30):补中断呕法,和小说半夏汤的差异,彼有实邪故用辛散;此为胃虚,故用甘药和之。
6.干姜人参半夏丸:实用于寒饮呕吐,不是为妊娠恶阻而设。
7.大黄甘草汤(大黄12甘草3):泻火止呕法,和大半夏汤有虚实寒热之不同。食以即吐者,大黄甘草汤主之。
8.小青龙汤(姜五麻细辛半草芍枝):治表邪挟水气的主方,故用于外寒引起的痰饮咳喘最为符合。
9.小青龙加石膏汤—温化水饮之中兼治焦躁,但总归饮重于热。与越婢加半夏汤的热重于饮者恰恰相反。
10.越婢汤—(麻黄18石膏24甘草6生姜9大枣5)—辛寒解表法。
11.越婢加半夏汤—宜于痰热内阻,麻黄能够开肺,不必定用来发汗。
12.越婢加术汤—疏表利湿法。
13.射干麻黄汤–(射干麻黄细辛半夏紫菀冬花半夏五味生姜大枣)—辛散苦泄法,能温化寒饮,亦可用于平常哮喘症。
14.厚相麻黄汤–(厚朴麻黄杏仁半夏干姜细辛五味小麦石膏)
15.大青龙汤–在麻黄汤的根基上加石膏,宜表邪挟内热之症。
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也主之。
16.大建中汤—(蜀椒,干姜,人参)。温中散寒,和小建中汤有缓急之分。
17.茵陈蒿汤—(茵陈栀子大黄)阳黄症主方。
18.茵陈五苓散—治黄疸当利小便,内热重者用栀子柏皮汤。热不甚者用此方。
19.大黄硝石汤—(大黄12黄柏12硝石12栀子9)治黄疸里实症,对照茵陈蒿汤之力为猛。
20.栀子大黄汤—(栀子9大黄3枳实9豆豉12)酒黄疸,心中奥农,或痛,栀子大黄汤主之。
21.栀子豉汤–治胸中虚烦,后裔改用焦山栀,作为清宣上焦风温的通治方。
22.已椒苈黄丸—(防已椒目葶苈大黄)–赶走肠间水气,使从大小便分消。
24.升麻鳖甲汤—(升鳖回草,雄黄蜀椒)有从血分透邪外泄作用。
25.天雄散—(天雄9白术24桂枝18龙骨9)治阳虚不固的遗精。
26.木防已汤–(木防已石膏桂枝人参)行水散结主,因体虚有伏热,故用人参石膏为佐。
27.木防已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兼有轻泻软坚作用。
膈间支饮,其人喘满,心下痞坚,面色黎黑,其脉沉紧,得之数旬日,医吐下之不愈,木防已汤主之。虚者即愈,实者三日复发,复与不愈者,宜木防已汤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主之。
28.甘草干姜汤—(42)温养肺胃法。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因而然者,以上虚不能制下故也。此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甘草干姜汤以温之。若服汤已渴者,嘱渴。
29.甘草附子汤—(草6附2枚术6桂12)—祛风除湿,和营实卫,有敛散互相作用。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
30.甘草麻黄汤—(草2麻4)–仲景治皮水,表虚的用防已茯苓汤,表实有热的用越婢加术汤,表寒有湿的用麻黄加术汤,表实无热的用此方,目标在于发汗除湿。
31.甘草泻心汤—湿热恋胃,胃气羸弱的,用此辛苦甘缓合剂,并不限于狐惑病。
32.甘麦大枣汤—9.30.10养胃润燥,不曾刺激性,最实用于羸弱敏感的病人。
33.半夏麻黄丸—仲景治心慌,切实治水饮内停,比小半夏加茯苓汤治心下痞能力为强,也许彼有呕吐,此有喘气,故同样化饮而用药不同。
34.白术散(术芎蜀蛎)–温中剂,仲景用于养胎,恰与当回散一温一清相对,不曾寒湿的勿用。
35.当归散(当2术1芎2芍2芩2)–养血清热法。仲景虽说妊娠能够常服,后人并以黄芩,白术作为安胎圣药,但虚寒者终不适宜。
36.当归生姜羊肉汤—治血虚有寒。用寒疝,又用于产后腹痛,缘故统一的。
37.当归芍药散(归9芍50芎24术12苓12泻24)–和肝健脾法,以后逍遥散的组织与此相近。
38.当归贝母苦参丸–治妊娠大便难之不能用攻下药者。
39.百合知母汤(30.9)—清润剂,治百合病误汗增燥。
40.百合地黄汤(30.60)–清热养血,当为百合病的主方。
41.百合滑石散()--百合病内热重的,使从小便排泄,与刘河间六一散用意相近。
42.百合鸡子黄汤()–偏重安内和中。
43.滑石代赭汤(滑石9代赭9百合30),治百合病误下,有顺水推舟的含义。
44.竹皮大丸(竹茹石膏白薇甘草桂枝)此方以清热除烦为主,佐用桂枝,也许另有症状。
45.赤小豆当归散—30.9仲景用于狐惑病,亦用于近血症,目标在清大肠湿热,兼有排脓作用。
46.防已地黄汤(防已3防风9生地60桂枝9甘草3)–徐灵胎谓”此方它药轻而生地独重,乃治血中之风。”
47.防已黄芪汤(术甘姜枣)—主治水湿在表,卫气羸弱。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已黄芪汤主之。
48.防已茯苓汤(防芪苓枝草)也助卫阳行水,对照防已黄芪汤能力为强。
49.附子粳米汤(附子9半夏9甘草3大枣3粳米15)–治虚寒腹痛,王旭高以为脾胃药中参与附子,有通彻上下之力。上可散寒止呕,下可温经定痛。腹中冷气,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附子粳米汤主之。
50.大承气汤(大黄厚朴枳实芒硝)–胃家实症主方,金匮中也用于宿食和下利之属于食滞者。并用于痉病,泻实热来存津液。即斧底抽薪法,非真能镇痉。

《金匮要略》经方使用指南(一)

特别声明:本文取材于网络公开信息,如有错失或侵权,请即告知我们。欢迎携手进步,谢绝无理求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联系我们

15380042975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724648565@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