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命汤”是古代治疗中风半身不遂的良方!
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说:“夫诸急卒病多是风,初得轻微,人所不悟,宜速与续命汤。”
中风病在当今发病致残率高,但治愈率较低。
在唐宋以前,续命汤都是治疗中风的代表方。至金元后,特别是明清以来,医家多以内风论治中风,续命汤渐被弃用。
然近年来对续命汤临床应用研究渐多,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方子的价值。
续命汤方药囊括数十首经方,扶正祛邪,内通外透,寒热并用,攻补兼施。
不仅治疗中风,而且可以治疗外感、内伤、皮肤等临床各科病证,应用范围很广。
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说:“夫诸急卒病多是风,初得轻微,人所不悟,宜速与续命汤。”
并在《千金要方》中收录了不少以治风为主的大、小续命汤等古方。
经过归纳,总共数十首续命汤方。
今天我们来分享续命系列中的小续命汤,因该方治疗中风效果显著,被当时众医奉为“诸汤之最要”。
其功用为扶正祛风,主治外中风之口眼歪斜,筋脉拘急,半身不遂等症。
原方为:麻黄,防己,人参,黄芩,桂心,甘草,芍药,川芎,杏仁各3克、附子2克、防风45克、生姜15克;用水12升,先煮麻黄,去上沫,纳诸药,煎取600毫升,分三次服。用量仅供参考。
方中用麻黄、桂枝、防风、防己祛风逐湿,以开其表;又邪壅于外,则里气不宣,故郁而化热,当以杏仁利之,黄芩清之;
而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故以人参、甘草益气而调中;
白芍、川芎护营和血;用附子既可补药之力,又能济麻黄以行其表;姜、枣为引者,以调和营卫。
临床见症,风邪中经,筋脉拘急,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蹇涩,头痛项强,或神志闷乱等。
舌淡苔薄腻,舌体强硬或短缩、颤动。脉浮退或浮缓。
现代用于脑出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蛛网膜下腔出血、高血压脑病等。
陈修园在《医学三字经·中风第二》中对续命汤的理解更为深刻而简要:“人百病,首中风,骤然得,八方通,闭与脱,大不同,开邪闭,续命雄。”
金元时期,医家们对中风的认识便开始转变了,逐渐抛弃了中风从风论治的大法。
刘河间、李东垣、朱丹溪、张从正等医家各持一说,刘河间主心火暴盛;
张从正主肝风内动;李东垣主形盛气衰,本气自病;朱丹溪主湿痰生热。
后世大都效法这些学说,以为中风是心火、痰热、肝风内动等所致,治之多用平肝潜阳、清火化痰等药。
中风就是一个寒热错杂的病证,病人罹患中风原本就因真阳虚损,再加上气不化水饮为津液,瘀血水饮互结,加重了气机的不通、脉络的瘀凝。
病邪不能祛除而滞留了,怎么能没有后遗症呢?
因此,得病后要通表透里、开门祛邪,以活血祛痰逐饮为治,不能太过增加水饮。
小续命汤对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的治疗均有较好的疗效。
在准确辨证的基础上,医者可灵活使用续命汤方,拓展中风病治疗的思路和方法,从而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注意:文中提到的所有药方,请大家切勿随意自行服用,务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特别声明:本文取材于网络公开信息,如有错失或侵权,请即告知我们。欢迎携手进步,谢绝无理求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