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中医李宁宁:(医案)中医药治疗发热
中医药治疗发热
范女,81岁,2019年8月21日初诊。
主诉:发热20余天。
患者2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输水十余天后仍不退热,由其女儿带到门诊寻求中医治疗。
刻诊:患者体瘦面黄,自诉发热时咽喉灼热干涩,口黏,口气重,纳差,心下痞满,T:37.8℃,大便2-3天/次,小便可,舌质红淡苔少脉沉弦。
患者心下痞满,纳差,此脾胃不调之表现。中焦气机不畅,产生郁热,故而咽喉热而干,有口气,脾胃功能失调,津液不能上承,故舌红少苔。
此脾胃失和,中焦气机不畅引起的发热,故处方甘草泻心汤。
生甘草20g 黄芩9g 黄连5g 干姜10g
党参10g 清半夏20g
大枣3个(切)为引
五付,水煎服,日一付,分三次温服。
2019年8月25日复诊:
效佳,发热已消失,仍纳少,舌质红淡苔少脉沉弦。
守方续服5付。
(服药后发热退,胃气恢复,长出薄白苔)
看诊期间,我曾问跟诊的学生如何处方?
跟诊学生:可以开小柴胡汤,其实我觉得很像甘草泻心汤,但不知道甘草泻心汤能不能治发热。
甘草泻心汤,能治发热吗?我们来看条文的分析:
《金匮要略》:“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甘草泻心汤主之”。这里提到了“状如伤寒”,伤寒什么表现?“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所以这里的“状如伤寒”就可能有发热。
那么,抛开条文分析,如何理解发热?如果文中没有发热的意思,我们能不能用甘草泻心汤?
发热是一个症状,六经皆有发热:
太阳病有恶寒发热
阳明病有蒸蒸发热,日哺所小有潮热
少阳病有往来寒热
厥阴病有寒热胜复
少阴有脉沉发热
太阴理中汤有发热
五苓散有微热消渴
…….
我们再看《伤寒论》97条:“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抟,结与胁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这里把发热的病机解释的很清楚:气血虚弱,邪气趁机而而入,正气奋起抵抗,欲驱邪外出,故而出现了发热。所以发热是人体正邪斗争的一种表现方式,我们不能只想着如何退热,能不能退热,而是要帮助正气驱邪外出,达到人体阴阳平衡,这样疾病才能自愈。这就是《伤寒论》反复强调的“阴阳自和者,必自愈。”
如此,我们就理解了甘草泻心汤为什么可以治疗发热。
进一步说,不仅是发热,任何症状都是正邪斗争的形式,我们要抓住背后的病机。
所以,经典教我们的,不单单是去治病,而是把病人失常的气机恢复平衡,使人体气机正常有序的运转起来。
特别声明:本文取材于网络公开信息,如有错失或侵权,请即告知我们。欢迎携手进步,谢绝无理求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