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中医李宁宁:(医案)中医药治疗头晕
中医药治疗头晕
王女,82岁,2019年4月11日初诊。
主诉:头晕三天。
患者因外感咳嗽两周,在村卫生所输液治疗,谁料咳嗽未减反增,头晕,纳差,口苦,心下痞满,双腿乏力,难以行走,夜间心慌心悸,不能入眠。
刻诊观其面色晦暗,精神极差,年老体弱阳虚之人,外感后当温阳散寒,反以冷水若灌之,岂无异于雪上加霜?阳虚水盛,水湿上泛,故而出现头晕,水气凌心则心悸,舌质暗苔白厚腻,正是水湿盛浊之表现。
自觉不怕冷,大便1到2天一次,脉像弦数,故不考虑真武汤。
处方小半夏加苓桂术甘汤:
旱半夏30克 桂枝15克 茯苓20克 生白术15克 炙甘草10克
生姜八片切为引
三付,水煎服,日一付,分三次饭后温服。
2019年4月13日复诊:患者头晕已明显好转,心下痞满消失,纳好转,大便一到两天每次,咳嗽仍有,舌质暗淡胎白腻脉弦滑。
旱半夏30克 桂枝15克 茯苓20克 生白术15克 炙甘草10克 干姜9克 细辛3克 五味子5克
生姜八片切为引.
三付,水煎服,日一付,分三次饭后温服。
上方服用后头晕咳嗽明显好转,后以此方加减服用半月,病告痊愈!
本案证有水饮确凿无疑,然读者或问:口苦,心下痞满,脉象弦滑,不是少阳小柴胡汤证?我在诊治时也有此疑惑,是用小柴胡合苓桂术甘汤?还是直接温阳化饮?口苦,心下痞满,脉象弦滑一定是少阳证吗?我们来看几条伤寒论的条文:
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
卒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眩悸者,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
脉弦数,有寒饮,冬夏难治。
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
从上面的条文不难看出:
水饮证有目眩,少阳病也有目眩。
水饮证有胸胁支满,少阳证有胸胁苦满,胁下硬满。
水饮证有心下痞,少阳证有心下支结。
水饮凌心导致心悸,少阳证也会出现心悸。
水饮证会出现弦脉,少阳证也会出现弦脉。
通过对比,我们发现水饮病与少阳证有太多相似的症状,不是口苦口干头晕心悸,胸胁支满就一定是小柴胡汤证,我们一定要在病人身上去分析症状,本案患者年老体衰,阳气虚弱,水湿阴邪弥漫,阳气不得输布于身体,此时当直接温阳化饮,化湿和胃,留得一份阳气,便留得一分生机!而如果再用柴胡黄芩彻其阳气,后果可想而知!
特别声明:本文取材于网络公开信息,如有错失或侵权,请即告知我们。欢迎携手进步,谢绝无理求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