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治骨关节病、肾病——国家级名老中医:王焕禄
王焕禄,男,汉族,河北省涞水人。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幼时随父亲王樹棠学习中医,后师从于陈慎吾、曹宗慈,现就职于北京市西城区展览路医院中医科。为全国第四、第五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诊治范围
擅长治疗骨关节病、肾病、类风湿病及其他疑难杂症。
教育经历
1948年-1966年,随父亲王樹棠学习中医。
1955年2月-1958年,进入北京中医研究所,在陈慎吾老师门下系统学习《伤寒论》。
1956年-1981年,入室于名老中医曹宗慈门下学习中医临证。
1956年10月,考取中医执业资格。
1960年-1964年,就读于北京西城区业余医学院,系统学习西医学知识。
1983年-1985年,在北京语言文学自修大学中文专业(函授),学习汉语及语言学、中国文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1983年11月-1984年7月,在北京中医学会医古文学习班学习,为进一步精研中医古籍打下坚实的基础。
工作经历
1957年3月,在北京西四北大街163号,开设“中医师王焕禄诊所”。
1957年6月,在北京市百万庄联合诊所任中医师工作。
1960年4月-1996年12月,任北京展览路医院中医科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并担任中医科主任、中医门诊部主任。
1974年7月-1976年9月,任北京市第一批师带徒中专学习班指导老师,为学生讲授中医临床理论,带教学生临床实习。
1979年12月,晋升为主治医师。
1985年,被聘为北京106中职业高中针灸班《温病学》授课教师,讲授温病基本理论、四时温病及温病代表医著。
1986年12月,晋升为副主任医师。
1994年12月,晋升为主任医师。
2009年,被北京中医药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聘为第四批师承教育中医内科专业博士生导师。
学术思想
他在外感咳嗽辨治中,辨外邪依据六淫属性,辨证候参合体质因素,论治疗强调驱邪为主,选方药考虑病证结合。对痹证的辨治,认为正气不足气血失调是其内因,风寒湿热阻滞经络是其外因;寒痹固然可见,但热痹居多,特别是湿热之邪搏结于肌肉、经络、筋脉及关节,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经络不通是病机之关键;治疗中特别注重搜风通络法的使用。对育龄期妇女的月经不调,他多从冲任虚损、冲任瘀阻、热扰冲任三方面进行辨治,对那些病机复杂有兼加证的患者,则灵活掌握上述三证在整个病机中的比例,辨证施治。小儿厌食症临床大多医者多从脾胃、肝脾着手辨治,而他认为脾肾在小儿厌食症发病病机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这与小儿“脾常不足,肾常虚”的生理特点密切相关;治疗上以健脾益肾为法,用自拟验方结合患儿兼热、兼湿、兼食、兼肝郁、兼阴虚的不同,随证加减用药,临床效果十分显著。他临床辨治梅核气强调病证结合,不仅考虑梅核气中医证候辨别,同时非常重视患者西医诊断,认为中医“梅核气”的临床表现,可以在现代医学咽部神经官能症(咽癔症)、慢性咽炎、反流性食管炎、颈椎病等疾病中出现,临床治疗时需结合不同疾病的中医辨治特点,将辨病与辨证紧密结合,临床方能取得满意疗效。他认为项痹病总体属本虚标实之证,患者必先有局部气血经络的虚损,而后外邪乘虚而入,使局部脉络受阻,气血通行不利,日久湿、痰、瘀阻于局部,又影响了气、血、经气的运行,导致气血不通而发为本病;对神经根型项痹病急性发作期,他认为是起居不慎,风寒湿侵袭加剧了原有湿痰瘀的阻滞,导致急性脉络受阻,气血经气不通,不通则痛,治疗当祛除外邪疏通脉络,解除压迫通则不痛,待急性期症状缓解后,可酌情加用补肾强固之品,其验方项痹汤临床疗效显著。他临证注重诊法,强调四诊合参万举万全,脉不可轻也不可玄,注重望诊巧用按诊,探索量化力求准确。临床善用角药也是他临床用药的一大特点,例如外感风寒常用有荆芥、防风和苏叶;外感发热常用柴胡、白薇和地骨皮;肢体关节疼痛、麻木拘挛不舒常用生黄芪、炒苡米和防风等。
科研成果
2000年,研究课题“清利搜通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35例临床观察与研究”获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一等奖。
荣誉称号
学术兼职
西城区医药卫生学会顾问
出版著作
主编《杂病证治辑要》,参编《陈慎吾伤寒讲义》、《谢海洲杂病证治心法》、《谢海洲临证妙方》、北京同仁堂《中医大师诊籍》等。
主要论文
1.黄莉,王焕禄.王焕禄论治外感咳嗽[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2,18(12):1355-1357.
2.王焕禄,边宝生,常淑玲.清利搜通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35例临床观察[J].北京中医,1998,(05):50-51.
传承图谱
陈慎吾、曹宗慈→王焕禄。
特别声明:本文取材于网络公开信息,如有错失或侵权,请即告知我们。欢迎携手进步,谢绝无理求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