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治病毒型肝炎、肝硬化、肝癌、脂肪肝——沈忠源教授
沈忠源,男,湖北省武汉人。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1988年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师从于邓铁涛教授,现就职于湖北省中医院。是全国第五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诊治范围
擅长治疗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各型病毒型肝炎、肝硬化、肝癌、脂肪肝、慢性血吸虫肝病及疑难病症。
教育经历
1976年,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医疗专业。
1979年,在广州中医药大学全国教师进修班进修1年。
1985年9月-1988年6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
工作经历
从广州中医药大学分配到北京冶金部冶金地质会战部,任内科医生。
1978年6月,调入湖北中医学院任临床教师。
1990年,广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进修半年。
学术思想
1、以中医宏观辨证为主体
中医认识疾病重视病因累及脏腑,认识脏腑是从功能方面出发的,而脏腑机能是以气血为本,强调“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有诸内必形诸外”。中医治疗疾病的前提是辨明病机。如慢性乙肝是从中医病机而论,多为湿热邪毒蕴结,肝郁血瘀,气血失调,脾肾亏虚所致,治疗必须解毒去湿,疏肝化瘀,调理气血,益脾补肾。
2、结合西医微观调节
西医认识疾病也强调病因伤及内脏,但所认识的脏器是从解剖学角度出发的。内脏作用的功能较为复杂,也强调内在的因素致病。乙肝是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乙肝病毒感染进入肝脏,在肝细胞核内整合复制转录,引起免疫调节或应答功能紊乱而导致肝脏损害,出现免疫、血清学的变化和一系列症状、体征。西医重视诊断及病因治疗,用药针对的客观性较强,故西医治疗乙肝的手段主要是抗病毒,增强免疫调节功能、抗肝损害及恢复肝功能等方面。其转归、预后的判断取决于肝脏病理组织改变的程度及免疫学、血清学变化的程度。将西医治疗手段融入中医药治疗乙肝之中,可克服盲目性。
3、选择特异性中药组方施治
所谓特异性中药,是指对乙肝有着特殊疗效的中药。主要从两个方面来确定。其一,通过科研成果判定的有效药物,例如抗乙肝病毒的苦参、北豆根;提高免疫的黄芪、淫阳藿;抗肝损害、恢复肝功能的丹参、女贞子、蒲公英。其二,指传统治疗肝胆病的有效药物,如柴胡、郁金、茵陈等。具体来说,对于乙肝,将西医的诊断及治疗手段作为筛选有效药物的前提条件之一,而且所选药物又不能偏离中医宏观辨证施治用药的轨道。
此外,在乙肝治疗用药的同时,饮食、劳逸、情致等状况对其预后转归的好坏关系密切。西医强调乙肝患者饮食要清淡,多食富含维生素类的新鲜素菜和水果,以及富含蛋白质类的鲜鱼及互制品,少吃高胆固醇之类的食物。肝功能不良者要重视休息,保持精神舒畅。中医更是重视这些方面,强调“肝为罢极之本”而不耐劳,“肝主疏泄,喜条达,恶抑郁”,情致畅达有利于病解;情致失调,多疑善虑则加重病情。饮食清淡有利于病邪的祛除,不宜肥甘厚腻、过咸、辛辣发物之类食物。
科研成果
担任省卫生厅课题“中药螃琪菌治疗流感”和“雷公藤治疗甲亢病”临床研究负责人,参与了国家“六五”、“七五”攻关课题“中医药治疗慢性乙肝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其中:
承担国家科研课题“肝郁本质的基础与实验研究”项目,获科技进步三等奖。
此外,还主编及参与编著四部专著,撰写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
《中医药治疗乙肝概况与探讨》分获1992年湖北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省中医学会二等奖。
获奖情况
2013年,被评为武汉市首届中医名师。
2014年,被评为湖北省中医名师。
荣誉称号
主要论文
1.沈忠源.中医中药治疗乙肝的探讨[J].光明中医,2001,(01):28-30.
2.沈忠源.中西医结合治疗乙肝思维方法的探讨[J].新中医,2000,(10):5-6.
3.沈忠源.肝炎后肝硬化治验[J].湖北中医杂志,2000,(10):39-40.
4.沈忠源.《伤寒论》的病因观[J].光明中医,1999,(05):10-12.
5.沈忠源.《伤寒论》病势学之研讨[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1999,(01):8-10.
6.沈忠源,曾桂芳.六经辨证异论[J].湖北中医杂志,1998,(01):13-15.
7.沈忠源.乙肝净糖浆、乙肝清合剂治疗150例乙型肝炎临床观察[J].新中医,1993,(09):24-25.
8.沈忠源.肝炎后肝硬化的治疗经验[J].湖北中医杂志,1991,(06):31-32+5.
9.沈忠源,陈丽英.难治性阴道大出血治验一则[J].新中医,1991,(10):42-43.
10.沈忠源.中医药治疗乙型肝炎的概况与探讨[J].新中医,1990,(05):10-12.
传承图谱
邓铁涛→沈忠源。
特别声明:本文取材于网络公开信息,如有错失或侵权,请即告知我们。欢迎携手进步,谢绝无理求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