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治骨伤、筋伤、骨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王和鸣教授
王和鸣,男,汉族,福建省福州人。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1965年毕业于福建医学院,曾师从于林如高老中医,现就职于福建省第三人民医院国医堂门诊。为全国第四、第六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诊治范围
擅长治疗骨伤、筋伤、骨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骨质增生等。
教育经历
1965年7月,毕业于福建医学院(现福建医科大学)医疗系。
1976年4月-1977年4月,在上海第六人民医院骨科进修1年。
1978年,受福建省卫生厅与福建中医学院派遣,师从林如高老中医。
1982年10月,卫生部第一期中西医结合骨科进修班结业。
工作经历
1965年,任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骨外科医师。
1978年,调入福建中医学院。
1984年5月任福建中医学院骨伤系副主任。
1987年,任骨伤系主任。
1992年6月-2006年2月,任福建中医学院副院长。
1993年2月-2001年12月,兼任福建省中医药研究院院长。
研究方向
长期研究伤科内伤疾患。
学术思想
(一)医武结合
将武术与医学相结合是少林伤科医术最为显著的特征,武术与医学之间的关系尤为紧密。“拳起于易,理成于医”,高度概括了武术与医学之间的紧密关系。它们都是在相同的历史背景下,在相同的哲学基础上产生、发展起来的。武术的拳种主要是由搏击格斗的实战要求而在长期社会发展中演变而来的。每一个拳种的形成、发展,几乎都或多或少地受到医学的影响,从而具有很高的健身医疗价值。如少林拳的产生原因之一就是为了克服坐禅而导致的身体萎靡,“少林伤科医术”成为少林传承重要组成部分。
(二)贯通一气、内外结合
南少林功法与手法均离不开意识、呼吸和动作,三者合为一体。以此为纲,三者贯通一气,要求“意气相合”,以意领气,以意为主,意行则气行。此外,本法还要求“动静相合”,动中求静;“虚实相合”,似虚似实,虚中有实。
1、动作贯通一气:南少林流派要求动作应“圆活”、“柔和”、“轻松”、“稳缓”。动作要呈圆形,忌有棱角,只有这样,才会活泼自然。俗话说;“功练干遍,贵在自然”。柔和就含着韧性的弹力,如弹簧受压,外力已去,仍复原态,也就是柔中有刚。动作轻松,肌腱才不致紧张,关节才能灵活。动作要稳缓,不可急于求成。“稳”也含着“静”的意思,动作的求稳,也就是动中求“静”。要稳就必须缓慢,其动作的施展,犹如春蚕吐丝,稳而且缓。
2、气息贯通一气:“气”是中医所指的“真气”、内气”。“息”是指呼吸之气。“内气”与呼吸之气是不可分割的。两者需协调一致,互为因果。要达到气息贯通,练者要用自己的心理、意识活动去控制呼吸和影响内气的运动,内气受呼吸的影响,呼吸是内气的动力,内气可由意识活动的控制而运行,这称为“以意领气”、“气随意行”,使气息两者贯通一气。
3、动作和气息贯通一气:在意识主导下的动作要和呼吸相配合。当上升和内合的动作时,要吸气;当下降和外开动作时,要呼气。呼吸的快慢,是随着动作的急缓而变化。动作的运动节奏是和呼吸及内气紧密结合的,且有一定的规律。在气息的锻炼方面,初时可自然呼吸,进而和动作相结合,要求缓慢、柔和、均匀、深长的腹式呼吸。要注意动作和气息的贯通。考古发现战国时的《行气玉佩铭》记载了气息锻炼的要点,郭沫若同志译解如下:“行气,深则蓄,蓄则伸,伸则下,下则定,定则固,同则萌,萌则长,长则退,退则天,天几舂在上,地几舂在下。顺则生,逆则死”。
(三)通督强脊
南少林伤科学术流派非常重视督脉及脊柱功能。督脉为阳脉之海,手足三阳经均与其交会,故其对全身的阳经脉气起着统率和督促的作用。南少林伤科手法中包括颈椎、胸椎及腰椎共45种整脊手法,意在通过通调督脉,鼓舞一身之阳气,温煦脏腑,激发五脏六腑功能;并且通过调整脊柱,使错位关节整复,气血循行顺畅,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可以说在“通督强脊”指导下的整脊手法是南少林伤科学术流派中的特征手法之一。
科研成果
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补骨方对骨折愈合的实验研究”、“巴戟天影响骨髓基质细胞转化的分子生物学研究”等科研课题10余项。
主编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骨伤科学基础》、《中医伤科学》、《中医骨伤科学》及其他专著20部,参编专著与教材2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
《伤科内伤诊治法》于1988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成果二等奖。
主编《林如高正骨经验荟萃》、《骨关节痹痿病学》分别获得1991年福建省中医药优秀科技图书一、二等奖。
《我国第一个中医骨伤专业的创建与发展》获1989年度福建省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
2005年,《中医骨伤科学基础课程体系的创立与发展》荣获福建省教学成果特等奖。
2011年、2012年,相继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
获奖情况
1985年,获福州市劳动模范称号。
1989年,获福建省优秀教师,福州市“三育人”先进工作者称号。
1992年,获国务院政府颁发的特殊津贴。
1994年,获福建省优秀专家和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
2002年,获福州市优秀政协委员称号。
2007年,获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骨伤名师”称号。
2007年,获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药学发展奖—康辰骨质疏松学科成就奖。
2008年,获福建省高校名师奖。
2010年,获中华中医药学会李时珍医药创新奖。
此外,还获“福建省名中医”称号。
荣誉称号
学术兼职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科微创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骨伤专业委员会执行会长
海峡南少林手法协会会长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执行主编
出版著作
主编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骨伤科学基础》、《中医伤科学》、《中医骨伤科学》及《林如高正骨经验荟萃》、《骨关节痹痿病学》、《林如高骨伤验方歌诀方解》、《练功三十六法》、《伤科内伤诊治法》、《林如高正骨经验荟萃》、《林如高骨伤验方集》、《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林如高》、《南少林骨伤奇人林如高》、《南少林骨伤秘方验案》、《南少林理筋整脊手法图谱》、《图解南少林理筋整脊康复疗法》等著作20多部。
主要论文
1.王和鸣,刘俊宁.中医传统正骨在海外的影响——历史源流与现状[J].中医正骨,2009,21(02):2.
2.王和鸣,刘俊宁.中医骨伤科在海内外影响(二)——在美洲、欧洲[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8,(09):58-60.
3.王和鸣,刘俊宁.中医骨伤科在海内外影响(一)——在港台地区、亚洲、澳洲与非洲[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8,(08):68-70.
4.王和鸣.多方位整脊手法[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8,(02):30-34.
5.王和鸣.理筋整脊基础手法[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8,(01):33-36.
6.王和鸣.整脊疗法的源流与发展[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7,(05):37-39.
7.王和鸣.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骨伤科学》的传承与发展[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7,(09):73-74.
8.王和鸣.椎间盘源性腰痛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6,(S2):208-210.
9.王和鸣.中医骨伤科临床标准制订的背景与建议[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6,(06):1-2.
10.王和鸣,张爱平,李楠.纳米相生物陶瓷远红外线临床应用[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6,(04):41-42.
传承图谱
林如高→王和鸣。
特别声明:本文取材于网络公开信息,如有错失或侵权,请即告知我们。欢迎携手进步,谢绝无理求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