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手脚冰凉怎么办?中医如何调疗呢?
1
手足冰凉常见以下几种人群
·体重较轻、体型较瘦的人:因为脂肪相对较少,热度容易散失,从而导致手脚冰凉。
·阳虚者:阳气是人体的动力,有温煦的作用。阳虚的人,气血再充足也利用不起来,从而导致手脚冰凉。这类人除了怕冷,还可并发面色苍白、受凉易腹泻、小便清长等症状。
·气血不足的人:气可以推动血液运行,血可以运载气,气血不足则推动无力,气血不能布达四肢百骸,从而导致手脚冰凉。
2
冬天手足冰凉的原因?
寒性凝滞,易凝结气血津液。若冬天被寒气入侵体内,我们体内流动的气血津液也会被不同程度地“冻结”,最常见的便是四肢末梢,也是冻疮高发的部位。
内因因素:以下五种情况为最常见的因素
阳气虚弱:阳气具有温煦和推动的功能,阳气虚弱就无法温煦和推动人体气血运行,特别是身体末端的四肢缺乏气血的温养。
阴血不足:阴血不足不能濡养四肢,也会出现手脚冰冷。
脾胃虚弱: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长期脾胃虚弱的人消化吸收差,会出现阳气和阴血的化生不足,从而导致手足不温。
气机郁结:人体的气血运行至全身需要借助气的推动,如果气机不畅,即使气不虚也会因阳气郁结在内,不能通达周身乃至四肢,出现手脚发凉。
瘀血内阻:当运行气血的经脉瘀阻,人体的气血无法抵达四肢时,手脚的温度会下降。尤其是老年人,全身血管硬化,容易堵塞成瘀,血液运行不畅,成为其手脚冰冷的主要原因。
3
常见中医调理手足冰凉的方式?
艾灸
艾灸可祛除体内阴寒病邪,恢复阳气。具体可艾灸3个穴位。
· 大椎穴
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艾灸该穴位可增强阳气,驱散寒湿,提高机体免疫力。但容易上火的人慎用。
· 足三里
位于小腿上,当腿弯曲时可看到膝关节外侧有一块高出皮肤的小骨头,这就是外膝眼,从外膝眼直下四横指处便是足三里。足三里为养生保健第一要穴,民间有“艾灸足三里,胜吃老母鸡”的说法。艾灸该穴有温中散寒,健运脾阳,补中益气的作用。
· 关元穴
在肚脐下四横指处。艾灸关元穴可治疗一切阳虚证,对畏寒怕冷效果尤佳。
艾灸常用穴:命门穴、足三里穴、阳池穴、涌泉穴、大椎穴、神厥穴等等
注意:艾灸不会短时间起效,要坚持下去。此外,艾灸有很多注意事项:开始前和结束后最好喝一杯温水;艾灸过程中避免吹风和沾冷水,结束后半小时内也不要接触冷水;艾灸时情绪不宜大喜大悲,也不能过饱或过饥,如果吃饭了,1小时后再艾灸。有一些群体不适合进行艾灸,比如热性体质、例假期间、高热病人、身体红肿的人。
泥灸
· 泥灸是一种在人体特定部位通过用泥药热灼和熨烫刺激,以达到治病防病的治疗方法,其涵义是热灼和熨烫。泥灸是传统蜡灸的基础上加上矿物泥和多种中草药粉配置而成;因其形状如泥,故名泥灸。
· 泥灸具有很强柔韧性,可随意贴敷身体的任何部位,疗效好,见效快,具有活血、抗炎、祛风除湿的多重功效,能迅速打通人体经络,将人体内的风寒湿邪驱出体外,达到快速治愈顽疾的目的;安全,标本兼治。
代茶饮
加减三红汤:
材料:红豆250克、红枣15~20枚,红糖适量。
做法:把红豆洗净,浸泡两个小时,红枣洗净去核。锅中放入红枣、红豆,加入600毫升水,倒入红糖,待枣和红豆熟烂即可饮用。
功效:三味共同熬汤,连汤共食之,适用于贫血,月经不调等气血不足的症状。这个加减后的三红汤,有补脾生血之功,可改善气血不通,缓解手脚冰凉的现象。
芪草枸杞茶:
原料:黄芪12g,甘草6g,枸杞子9g。
做法:沸水冲泡,频频饮用,直至无味。
功效:此茶饮三药共用,有温阳益气的功效,对于缓解手脚冰凉有良好效果。
药膳食
当归生姜羊肉汤
材料:当归10~15克,羊肉500克,生姜10克,盐适量。
做法:将羊肉切成小块,焯水后与当归和生姜一同放入锅中加水炖煮,待羊肉熟烂,加适量盐调味即可。
功效:此汤老少皆宜,特别适合手脚冰凉、畏寒人士。
使用禁忌:虽然当归食疗历来是备受推崇的补血调经方法,但也要分清情况辨证使用,否则会适得其反。
出现湿热、脘腹胀满、大便泄泻等症状者,以及阴虚火旺者均不适合食用本汤。
羊肉萝卜汤
材料:羊肉500克(切小块)、萝卜500克(切小块)、草果两个(去皮)、甘草3克、生姜5片。
做法:将上述食材一起放砂锅加水大火煮沸改小火,撇去浮沫再煮至羊肉熟烂,加适量食盐调味后食用或佐餐。
功效:此汤补中健胃、益肾壮阳,尤宜于病后体虚、腰疼怕冷、食欲不振等症。
特别声明:本文取材于网络公开信息,如有错失或侵权,请即告知我们。欢迎携手进步,谢绝无理求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