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雨淘中医-让老百姓都看上好中医首页
  2. 纯医案

育娃科普:儿童优育知识问答(二)

育娃科普:儿童优育知识问答(二)

31.父母经常逗孩子会把孩子惯坏吗?
年轻的父母下班回家后,抱起孩子亲了又亲,噘噘嘴、挤挤眼、晃晃乐乐,逗得孩子咯咯地笑,逗过之后,当放下孩子去做家务时,孩子可不干了,哇哇地哭起来。这时有些长辈责怪道:“别老逗孩子,都把孩子惯坏了。”
父母经常抱和逗孩子是人之常情。父母在与孩子逗笑、玩耍的过程中,孩子的反应灵敏了,模仿力增强了,并且享受了无比的欢乐。良好的情绪和灵敏的反应能力是开发婴儿智力的有利前提,游戏则是开发婴儿智力的主要手段。因此,父母经常逗孩子、与孩子玩耍,使孩子在愉快的游戏中增长见识,手足活动灵敏,将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地成长。
孩子离不开母亲,是这个年龄婴儿的心理特征之一,即天性使然,而不是“惯”出来的。当妈妈要做家务时,家里的其他人可用玩具逗他,转移他的注意力,注意力转移了就不会哭闹了。
32.如何帮助婴儿有意识的讲话?
78个月的婴儿会发出:bamadamama等音节,但所发出的这些音节是无意识发出的。在这一阶段应如何教婴儿有意识地说话呢?
婴儿有意识地叫人、说话,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当婴儿会发出mama的音节时,大人首先应赶快重复他发的音节,然后,立即与实际人物相联系,指着妈妈说:“这是妈妈。”经常不断地联系,使他逐渐形成印象:mama就是抱自己、给自己喂奶、亲自己的人。当问婴儿:“妈妈在哪里?”他就会转头找妈妈。这时,离婴儿有意识地张口叫妈妈就为期不远了。对有些1112个月的开口较迟的婴儿,更应注意经常有意识地训练他。如小儿喜欢吃糖,当给他糖的时候,先给他舔一口,他知道是甜的东西,有要吃的愿望,然后反复教他讲“糖”,他不讲,东西就不给他;他讲了,就给他,通过这样反复地“良性刺激”训练,婴儿就会慢慢地有意识地讲话了。
婴儿学讲话的初期确定比较困难,有时教上1个月也未见有多大成效。但所有教给婴儿的内容都会作为信息储存在他的脑海中。因此,应抓紧时机,不厌其烦地与婴儿说话。一旦他“理解”与“表达”沟通了,就会从有意识地说一个字,很快发展到说10个字、100个字了。
33.婴儿非常认生怎么办?
认生是婴儿发育过程中的一种社会化表现。婴儿6个月后能辨认陌生人时逐渐产生对母亲的依恋,至912个月时认生达高峰,以后逐渐减弱。认生的程度(即对生人的恐惧耐受力)与婴儿的先天素质有关。性格内向、胆子比较小的婴儿,认生较严重。对这样的婴儿不能斥责,因为斥责会加重他的恐惧。
可采用“脱敏”这一心理疗法来克服婴儿胆小、认生的行为。具体做法是先由妈妈抱着婴儿,让婴儿看着、听着妈妈与“生人”交谈,生人不时地逗逗婴儿,使婴儿减少恐惧心理,然后,让生人抱着婴儿,母亲站在旁边鼓励他与生人相处,以后逐渐增加强度,使婴儿的认生程度降低。随着发育成熟,婴儿认生现象会逐渐减轻。
34.婴儿喜欢扶栏站立以后会不会长成罗圈腿?
89个月以后的婴儿都喜欢扶着床或小车的栏杆站立,让他坐下都不愿意。很多父母担心:孩子经常这样站着,以后会不会长成罗圈腿?
其实对此大可不必担心。婴儿运动能力的发育有着自身的规律,是循序渐进的,6月会独坐,7月会翻身,就为89月的爬、扶站做好准备;89月的扶站为1011月的独站做练习,这是学会走路的必有过程。婴儿到了这个月龄,自然而然地就要做这种动作,如果家长过多地干预,则会影响婴儿的正常运动发育。
一般来说,一个正常的婴儿不会因自己自愿地反复站立而出现腿弯。(他没有这种能力是不会自愿反复站立的,家长既不要干预,也不要“强迫”,如过早地给予学步车。学步车一般应在1011个月能完全独站后给予)除非是患有某种疾病,如何偻病患儿,因骨质软化,才会出现罗圈腿(“O”形腿)。对这样的婴儿应尽快地到医院诊治,治疗前应减少站立,治愈后再让他尽情活动。
35.如何教婴儿学走路?
婴儿从89个月会爬、会坐、能扶站开始,就为站立行走作了准备。那么,如何教婴儿学走路呢?首先要教他学会变换身体重心,人的行走是用两条腿交替向前迈步的,每迈出一步都需要变换重心。10个月的婴儿能从卧位改换成坐位,重心就发生了变化,但这些属于最基本的能力。进一步训练可让婴儿两腿跪着,不扶任何物体,向前跪着走;当婴儿11个月时,还可拉住婴儿的双手或单手,让他向前迈步。时机成熟时,设置一个诱导婴儿独立迈步的环境。如让婴儿靠墙站立好,妈妈退后两步,伸开双手鼓励他:“宝宝走过来,走到妈妈这儿来。”当他第一次迈步时,需向前迎一下,避免在第一次尝试时就摔倒;以后再进行第二次、第三次,逐渐加大距离,并对婴儿每次的成功都给予鼓励。
通过以上训练,婴儿很快就能掌握两腿交替向前迈步时的重心移动,用不了多长时间孩子就会走路了。
36.“周岁试儿”有道理吗?
“周岁试儿”是我国最早对婴儿测试的一种方法。当婴儿满周岁时,家里的长辈就准备一大盘物品,有钢笔、毛笔、算盘、钱币、食品、化妆品等,让婴儿从盘里抓出一样东西。如果抓到算盘,就认为将来会算帐理财;如果抓到化妆品,就认为将来没有大出息等等。
其实这种测试方法并没有科学道理。因婴儿对物品的认识,这时只限于表象,他往往把所有的物品都当作玩具,哪一个物品形状独特、颜色鲜艳,或是平时最喜欢的,或是平常没有看过,他都有可能首先产生兴趣而去抓那样物品,这当然不能代表婴儿将来发展的方向,也不能反映婴儿的智力水平。
婴儿满周岁,应该去医院做一下体格检查和智能检查(目前常用于婴儿的有:丹佛发育筛查试验、盖泽尔发育量表等),由保健医生对婴儿的发育状况做一个较全面的评价。
37.婴儿的居室有什么要求?
婴儿居室的要求是:阳光充足,空气流通,冷暖燥湿适宜,清洁舒适。室内温度以18oC22 oC为宜,早产儿体温调节功能较差,室内温度应略高些;一般湿度在60%65%为宜。床垫硬软适当,冬天室温较低时,可用热水袋保暖,水温70 oC左右,外用布包好,放在襁褓外面,置于婴儿的两侧或下肢下端。热水袋要定时更换,要注意避免烫伤。因新生儿抵抗力较差,故新生儿居室除父母外,其他人应尽量少进入,患病者禁入,以免引起交叉感染;更不要在居室吸烟,以免污染空气,对新生儿不利。
2.婴儿衣着如何?
婴儿衣着以清洁、轻软、大小适中,易于穿脱为原则,衣着不宜过厚过多,应随气温的变化而及时增减,衣着应以棉布为主,特别是内衣要全是棉布做的,尽量不用化纤布做衣服。小儿尿布以质软、吸水性强的棉布为宜,要清洁干燥,橡皮或塑料尿布尽量不用,只能暂用,不宜久用。婴儿盖被要厚薄适中,现在有人提倡用婴儿睡袋,它具有保暖、宽松、舒适、婴儿四肢活动自如,使用方便等优点,不主张给新生儿“打包”。
38.如何给新生儿洗澡?
在给新生儿洗澡前首先要做好准备工作,如准备好浴盆、小毛巾、浴巾、婴儿皂、热水、更换的衣服、尿布等。同时,在洗澡前应关好门窗,防止吹风受凉。①洗澡时室温应在26 oC左右,不应低于24 oC,如室温达不到可采用取暖炉或空调,或用塑料浴帐。②洗澡时的水温以40 oC左右为宜,不能太冷太热。③洗澡方法:将上下身分开洗。如一人替婴儿洗,可先用浴巾把婴儿的下身包好,然后用左肘部和腰肋部夹住新生儿的臀部和两条腿,左手掌托住头,左拇指和中指分别堵住新生儿的耳道,其目的是避免洗澡水流入耳道引起中耳炎。用右手拿着小毛巾,先将新生儿的脸洗净擦干,再洗头。洗头时先将婴儿皂搓在手上,然后再慢慢轻柔地在新生儿头上揉洗。洗净头后,再分别洗颈腋下、前胸、后背、双臂和手。洗完上身后用浴巾包裹,将新生儿的头部靠在左肘窝,左手握住新生儿的左大腿洗下半身,分别清洗臀部、大腿根、小腿和脚。要特别注意清洗颈部、腋下、手掌、臀部、大腿根、腘窝、脚丫。如二人替婴儿洗澡,则更为方便。④保护五官及脐部:清洗面部用小的温毛巾轻轻擦,不可用水直接浇,以免水入五官,引起中耳炎、呛咳等。脐带未脱落前,不可将新生儿放在浴盆里洗澡,防止弄湿脐带,引起脐炎;脐带脱落后,也要保护脐部干燥,脐部的积水也应吸干。⑤扑爽身粉:洗完澡后立即用浴巾将水渍揩干,不要用力擦拭,以免损伤皮肤。擦拭后用婴儿爽身粉扑在皮肤皱褶处(颈部、腋窝、腹股沟处、腘窝、肘窝、脚丫等处),起干燥、抗菌作用。整个洗澡过程要动作轻柔迅速,一般10分种左右。夏季每日可洗12次,以免生痱子、热疖。洗澡后可以给新生儿子喂奶,然后让他舒舒服服睡上一觉。
39.新生儿哭闹不安怎么办?
新生儿不会说话,是以不同的哭声来表达他的要求和不适。当新生儿哭闹时,父母应细心寻找哭的原因。
新生儿感到饥饿、口渴、尿布湿、过热或过冷,衣着包被裹得太厚、太紧、衣服穿得不舒服,皮肤皱褶处被淹疼痛,或因局部疼痛等都会哭闹不安。一般饥饿时的哭声多绵长无力,或口作吮乳状;若哭声尖锐,忽急忽缓,时作时止,多为腹痛所致;如生后有颅内出血或其它脑神经病变,可闻高而尖声哭叫或出现无回声的尖叫;当病情危重时,多出现低弱的呻吟声。因此,家长要认真对待,积极查找原因,采取相应对策。若为疾病所致,则应及时去医院检查诊治。
有些12个月的婴儿常有一种规律性哭闹,多发生在晚上某一相对固定的时间,突然阵发性的哭闹不安,哭时婴儿紧紧绷直小腿,脸色忽青忽白,这时吃奶也不能使之安静下来,多为肠痉挛或肠胀气所致。这时最好的安抚方法是让婴儿俯卧、轻轻地抚摸和抖动其腹部,以利肠痉挛和缓解、肠胀气的排除,必要时去医院诊治。
40.新生儿白天睡觉,夜间不睡怎么办?
睡眠对新生儿来说没有什么白天和黑夜之分,但对家长来说影响较大,夜间不睡,可使产妇乃至全家不能很好地休息。对于这种情况的处理,一种方法是有意识地白天不让新生儿睡得太多,可在他白天欲睡时轻轻弹弹其足底,或抓抓足底,“干扰”他的睡眠;并且白天不让他吃得过饱,宁可少量多次,使其因饿而醒过来,这样晚上就会多睡。另一种方法是晚上给他喂一点镇静剂,如非那根糖浆,使其晚上安静入睡,白天就会睡得少一点,不久就会扭转过来。
新生儿每日要有1820个小时的睡眠时间,睡眠充足,长得就快,长得就好,因此,要充分安排好小儿的睡眠。
41.如何防止新生儿智力障碍?
影响新生儿智力发育的因素很多,一旦发生了智力障碍,治疗就比较困难,因而防比治更为重要。
1)注意孕期保健:孕妇要注意调养心神,陶冶和修养性情,避免精神刺激;增加孕妇营养,避免烟、酒刺激,满足胎儿生长发育需要;适应气候环境的变化,避免外界不利因素的侵袭,减少发病;注意劳逸结合,促进气血流通则有利于胎儿的发育与分娩,古人云:“不可太逸,逸则气滞;不可太劳,劳则气衰。”同时,必须节制性生活;及时治疗妊娠并发症,避免使用对胎儿有害的药物,古人云:“妊娠有疾,不可妄投药饵,必在医者审度病势之轻重,药性之上下,处以中庸,不必多品,视其病势已衰,药宜便止,则病去于母,而子亦无殒矣。”此为妊娠用药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此外,应禁止近亲结婚。
2)加强产前遗传病的诊断:通过羊水检查(染色体及生化检查)可发现某些遗传性疾病及畸形、从而及时终止妊娠。以往生产过异常儿、畸形儿,或妊娠早期受过射线、吃过某些致畸药物、病毒感染、高龄产妇等,有条件的,应作不同的产前检查。
3)加强围生期保健:围生期是人的生命至关重要的时期,此期死亡率高,对小儿的智力发育影响较大。如产伤可引起新生儿颅内出血;宫内产时产后的重度窒息,可损害脑细胞;早产易出现严重低血糖或反复发作的低血糖可损害脑细胞;黄疸严重或引起新生儿核黄疸而导致脑组织的病理性损害;新生儿感染如脑膜炎也可引起新生儿脑细胞的损害,这些均可导致小儿智力障碍。
4)早发现早治疗:有些疾病发现得早,进行早期治疗,可以防止智力低下的发生。如新生儿甲状腺功能低下,苯丙酮尿症,在新生儿期筛查出来,就有治疗办法。甲状腺功能低下,应在三个月内开始给予甲状腺素的长期替代疗法;苯丙酮尿症在生后二个月内即开始给予低苯丙氨酸饮食(特制的低苯丙氨酸奶粉),若六个月以上才治疗则有1/3患儿发生智力低下。对于半乳糖血症应限制乳类食品。对于黄疸应早期控制,完全可以预防核黄疸。而对于那些由于染色体改变引起的智力低下,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
42.新生儿包脐带的纱布湿了怎么办?
脐部是新生儿感染的好发部位,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发生脐炎,甚至导致新生儿败血症。因此,应做好新生儿脐部护理。
护理新生儿脐部主要是保护脐部的干燥与清洁。但有些妈妈不会护理新生儿,不会正确地兜尿布,容易使尿液或大便污染脐部,或脐带尚未脱落时,在洗澡中不注意弄湿了脐带等。
家长发现脐带上的纱布湿了,应立即更换,并仔细检查脐部有无渗血或分泌物。如有渗血,应请医务人员重新包扎等;若脐部有少许分泌物,可用75%酒精棉签擦净,再盖上消毒纱布,并固定好;若脐部有脓性分泌物,周围皮肤发红,表示感染加重,一方面给予全身用药抗感染,一方面每日用75%酒精棉签擦洗34次,每次均要把脓性分泌物擦净,再盖上消毒纱布并固定。必要时去医院检查治疗,防止发生败血症。
43.什么是溢乳?与呕吐有什么区别?
溢乳,俗称“漾乳”,是指婴儿吮乳后,随即有12口奶水返流入嘴里,乳汁自口角溢出。有少数新生儿在喂奶后片刻,因改变体位(多见于喂奶后不久给婴儿换尿布时)而引起溢乳。溢乳多因哺乳过量或过急,或因姿势不正,婴儿吮乳时吸气入胃所致。一般情况良好,不影响生长发育,可视为正常现象,随着月龄的增长,溢乳现象多于后6个月内自然消失。
呕吐原因复杂,新生儿呕吐及小婴儿的呕吐不同于其它年龄的小儿呕吐,这与新生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有关。新生儿胃容量小,呈水平位,而食管下端贲门括约肌发育不成熟,即胃的入口发育较差,胃的出口幽门括约肌发育良好,造成出口紧入口松,奶水容易返流引起呕吐。呕吐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现象。呕吐不同于溢乳,呕吐是由于消化道和其它有关脏器受到某些异常刺激而引起的神经反射性动作。呕吐时,奶水多从嘴里喷射状地涌出。这种喷射状的呕吐大多是胃中空气作用的结果,较少是中枢性疾患所致。严重时,奶水可从鼻腔呛出。这种呕吐一般在改进喂养和护理方法后即可防止。(即每次喂奶后将婴儿竖起拍拍背,让其打嗝排气,一般10分钟左右,轻轻让他右侧卧位睡下,即可避免呕吐。)如采用上述措施后,仍然呕吐不止,就应去医院请医生诊治。
44.怎样防止新生儿意外事故?
新生儿护理保健工作,来不得半点马虎必须认真对待,尤其在以下几方面要注意保护好新生儿,以免发生不测。
1)防止呛奶窒息:每次喂完奶后,母亲应把新生儿竖着抱起来,依靠在左肩部,轻拍其背,让其打嗝排气后再放下侧卧。这样可减少吐奶的发生,即使吐奶也不致误吸入气管造成窒息。
2)防止烫伤:冬季室温过低时,有些家长为给新生儿保暖,常使用热水袋或热水瓶,在使用时外面要用布包裹好或放在包被外,(同时要注意水温不宜过高,一般70度左右)切忌将热水袋或热水瓶直接接触皮肤,以免发生烫伤。
3)防止蒙被窒息:寒冷的时候,有的家长生怕新生儿着凉受冷,总把他捂得严严实实,此时千万要注意口鼻应充分暴露,以便呼吸通畅,不能将他面部捂住,以免发生蒙被窒息。
4)防止外伤:给新生儿穿衣服时动作要轻柔,以免发生肌肉扭伤、筋伤骨折;同时要检查衣物有无脱落的线头和针,针能刺伤婴儿,一根细细的线头,可缠绕新生儿的小手指或脚趾,影响血液循环,甚至造成局部组织坏死。
造成新生儿意外伤害的因素还有很多,特别在新生儿不明原因哭闹时,家长应仔细认真地检查,排除不利因素,以免发生意外事故。
45.新生儿鼻塞不通怎么办?
新生儿鼻腔短、无鼻毛、孔径窄而小,粘膜柔嫩,血管丰富,易于感染。在发生炎症或鼻屎堵塞时,使新生儿呼吸不畅,情绪烦躁、哭闹不安、影响吮乳。故保持新生儿鼻腔畅通,就显得十分重要。
当新生儿鼻塞不通时,可采取以下方法进行处理:①因鼻屎阻塞不通时,可用12滴母乳点在鼻腔内,使鼻屎软化后,用棉丝或头发轻轻刺激鼻腔,使之打喷嚏把鼻屎排出来。也可用细棉签蘸少量水,轻轻的先湿润鼻腔,待鼻屎软化后,再用小镊子夹出鼻屎。②对没有鼻屎堵塞而鼻子不通,可采用温热毛巾敷于婴儿鼻根处,或让婴儿吸进热湿的空气,能使鼻塞缓解些。当此法不能缓解,应在医生指导下,适当的选用一些促使鼻粘膜血管收缩的药物,但用量要少,一回最多只能滴12次,用药时间能太长,以免引起药物性鼻炎。
46.怎样给新生儿喂药?
新生儿患病时,需要服药,那么如何给新生儿喂药呢?可根据不同的剂型选用不同的喂法。①糖浆剂(口服液、合剂)可按照药量直接喂服。喂药时最好将婴儿头偏向一侧,把盛有药液小勺紧贴他的嘴角慢慢灌入,这样不易呛咳,等他把药液全部咽下后,可再喂些温开水或糖水。②冲剂和散剂用适量水冲调后再喂服。③片剂和丸剂用适量水化开或研末后加适量水化开后喂服。④中药汤剂量应煎得少些,新生儿一日量约3060毫升,婴儿约60100毫升,均分36次喂完。中药汤剂因其味苦,可适当加一点糖调味。量少可像糖浆剂那样用小勺直接喂服。如果患儿不愿咽药,可用拇指和食指轻轻的捏患儿两颊,使他把嘴张开,然后将盛好汤药的小勺喂进嘴里,并把小勺稳稳地压往舌头,趁上腭往上抬时慢慢将药喂下,不可过猛,更不能过早将小勺拿出来,也不要把药倒在舌面上,否则婴儿感到苦会将药液喷吐出来。量多且不太苦可放入奶瓶中,让患儿自己吸吮服下。若患儿病情较重,可用滴管或塑软管吸满药液后,将管口放在患儿口腔颊粘膜如牙床间慢慢滴入,滴速按吞咽速度进行。如果发生呛咳应立即停止挤滴,并抱起患儿,轻轻拍其后背,严防药液呛入气管。⑤粉剂量少,可把药粉量直接放入口中,然后用温开水或糖水喂下。药粉量多可用水化和后再喂服。
应注意几点:①喂药前不应喂饱奶,以免饱后拒服药。②喂药时不应捏住鼻孔强行灌入,以免药物呛入气管,发生危险,③喂药时胸前围上小毛巾,防止药液喷吐出来弄脏衣服。④不可将药和乳汁混在一起喂,以免两者混合后发生凝结,影响药效。
47.打针和吃药哪个好?
孩子病了,是吃药好还是打针好,这要由医生根据病情来决定。一般来说,病情不重。不急,应尽量使用口服药,因口服药比注射用药方便且较安全。经常打针可能食引起局部的硬结和疼痛,有时会因消毒不严而使局部感染发炎,甚至会形成脓肿;静脉注射不当,有的药物能引起静脉炎,有的药液流出血管外,可使局部疼痛、甚至组织坏死(如葡萄糖酸钙注射液)。另外有些消化系统病症。如消化不良、胃溃疡,口服药比注射用药效果好,因为口服药物能直接作用于胃肠道局部,从而发挥较好的治疗作用。
当然注射用药发挥作用较快,对病情危重的患儿应该首选,如发生高热惊厥、昏迷、休克、严重脱水时,应该静脉给药。对口服给药困难或呕吐时,可肌肉注射或因药物本身性质不宜口服的,应该注射给药。
48.穿得越多越不易感冒吗?
不是,笼统地说穿得越多越不易感冒是不对的。小儿的汗腺分泌比成人旺盛,也就是说小儿比成人容易出汗加之小儿喜欢活动,穿得过多,稍微活动就会出汗,如不及时脱减衣服,出汗时毛孔张开就易受风感邪,若出汗较多湿透内衣,没有及时擦干换内衣,过后汗冷着凉,反而会感冒。此外,长期穿着过多,会降低自身的耐寒能力,以后稍不注意就会受凉患病(以呼吸道疾病为多)。因此,婴幼儿穿衣比成人稍多一些即可,不应穿得过厚。同时,应根据气温的变化及时增减衣服。
49.怎样预防婴儿吸入异物?
婴儿由于咀嚼功能差,喉头保护性反射功能欠佳,在进食某些食物(如瓜子、花生等)时嬉笑、哭闹,被误吸入气管;或在玩弄弹子、小纽扣等物品时,由于好奇心喜欢用口尝试,被误吞入或吸入气管,均导致窒息,发生危险。故家长要高度重视,防止发生吸入异物的事故。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
1)不给整粒的瓜子、花生、豆子及带核的食物。在进食时切忌惊吓、逗乐、责骂,哭闹时不应把食物放入婴儿嘴中哄他,以免因大笑或大哭时将食物吸入气管。
2)掌握正确的喂药方法,切忌捏鼻灌药。
3)培养婴儿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纠正口含异物吸吮的坏习惯。
4)玩具应符合安全卫生的要求,不给体积小、锐利、易误吸、误吞的物品,如弹子、珠子、小纽扣、小棋子等。
50.怎样保护婴儿耳朵?
保护婴儿耳朵非常重要,很多耳病,往往是平时没有好好保护引起的。保护婴儿耳朵应注意以下几点:
1)勿掏耳朵:有些妈妈喜欢为婴儿掏耳朵去耳屎(耵聍),这是很不好的。一因婴儿皮肤柔嫩,易损伤外耳道皮肤引起感染,发生炎症或疖肿。二因不懂婴儿外耳道解剖特点,盲目掏挖,极易刺穿鼓膜,影响听力;还可因感染引起中耳炎。
2)慎用药物:有些注射药物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对听神经有毒害作用(即耳毒性),尤其是具有特殊过敏性体质者,极易造成耳聋。
3)避免噪声:突然发生巨大响声,如鞭炮声、锣鼓声,会引起婴儿的听力突然下降,甚至耳聋。婴儿长期处于噪声环境中也会引起听力下降。
4)预防感冒: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易导致咽鼓管粘膜水肿、充血和闭塞,影响咽鼓管对中耳压力的调节;同时,由于咽鼓管较短,位置低平,在上呼吸道的病菌污染下,可引起中耳炎。因此,应注意预防婴儿感冒。
5)防止异物堵塞:1岁左右的婴儿因为无知与好奇,有些会把一些小玩具如珠子等塞入耳中;偶有昆虫如蚊子、飞蛾等进入耳道,都可引起耳鸣、耳痛。
51.腰穿会留下后遗症吗?
不会。因腰穿时只取出少量脑脊液。脑脊液会不断地生成和回流,循环不止。取出少量脑脊液,不会给小儿的健康带来什么危害,也不会损害头脑而留下后遗症。
那么为什么要给小儿做腰穿呢?当医生怀疑孩子可能患的是神经系统疾病时,为了明确诊断和确定治疗措施,就需要做腰穿。脑脊液是无色透明的液体,是由脑室的脉络丛产生的。当人患了脑膜炎、脑炎、脑出血等神经系统疾病时,脑脊液就会发生改变(如变混蚀、颜色变黄或血性的,蛋白质、糖、氯化物、细胞数异常,甚至找到细菌)。因此,当需要作腰穿时,家长应理解配合,不要有什么顾虑,以便医生及早明确诊断、正确治疗,使患儿疾病早日痊愈。
52.怎样测量婴儿体温?
测量婴儿体温的常用部位有腋下和肛门。
测量前,家长先准备好体温表,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捏住体温表的尾端,手腕快速地向下向外甩动几下,将水银柱甩到35℃以下。
腋下测温法:把体温表头放在婴儿腋窝深处,使婴儿屈臂夹紧,5分钟后取出体温表,进行读数。该法比较简便,可以不解衣服测出或稍松动包被就可测量。注意体温表不能夹在内衣的外面,应紧贴腋窝皮肤,以防影响测温结果。
肛门测量法:先在肛表表头蘸上石腊油起润滑作用,然后将肛门表头插入肛门内,约34厘米深。测量时要用手固定体温表,固定时可隔尿布握住肛门表,或用手握住表的尾端,以免测量肛温时让排出的大便弄脏手,也防止排便时把肛表排出跌坏。测量5分钟后取出肛表,进行读数。
正确读数:查看体温表度数时,手持体温表尾端呈水平位,使表的刻度与眼平齐,背光慢慢转动体温表,便能清楚看到水银柱的度数。
测温后:测温后可用75%酒精或肥皂水清洗、消毒体温表,不能用热开水冲洗,以防损坏体温表。
婴儿的体温可波动在一定范围,短暂的体温波动(如在吃奶、饭后,运动、哭闹、衣被过厚、室温过高等均可使婴儿体温暂时升高),全身情况良好,无症状,可不认为病态。正常婴儿的腋下体温一般为3637℃。<38℃是低热,3839℃是中热,>39℃是高热。对于发热的婴儿,应每24小时测量体温1次;服退热药或物理降温30分钟后,应测量体温,以观察婴儿的体温变化。
53.怎样给婴儿做口腔护理?
婴儿在生病时,特别是病程较长的患儿,机体抵抗力低下,进食、饮水减少,唾液分泌也减少,此时口腔内的细菌极易生长繁殖,加之婴儿口腔粘膜柔嫩极易损伤感染,以及婴儿不会漱口,容易引起口腔炎症。因此,做好口腔护理是非常必要的。
做口腔护理前,家长应先准备好消毒小棉签、淡盐水或温开水或中药银花甘草水以及需要搽口腔的药物。并洗净自己的双手。
做口腔护理时,让患儿侧卧位,并用小手巾围在婴儿颌下,防止沾湿衣服。然后用小棉签蘸上淡盐水或中药药液,先擦口腔内的两颊部、齿龈外面,再擦齿龈内面及舌头。对闭口不合作的婴儿,家长可用左手的拇指、食指捏婴儿的两颊,使其张口,并可用勺柄或筷子绑上纱布后插入口腔,然后擦洗。擦洗用的物品要消毒后才能用。用棉签擦洗一个部位弃之。更换另一根棉签后再擦拭另一个部位。同时棉签不要蘸过多的液体,防止婴儿将液体吸入呼吸道造成窒息。
口腔护理擦洗后,用小毛巾把婴儿嘴擦干净。如有口腔溃疡可涂上锡类散(珠黄散、冰硼散、西瓜霜)或金霉素鱼肝油;鹅口疮可涂上制霉菌素甘油;并可根据医嘱涂搽其它药物。
54.观察婴儿大便有什么意义?
观察婴儿大便的色、质、量、次情况,可以了解婴儿的饮食情况及消化功能正常与否也可测知某些疾病。
1)母乳喂养时:大便呈黄色或金黄色,均匀呈膏状,或带少许黄色粪便颗粒,略带酸味,每日35次不等。
2)牛奶喂养时:大便呈淡黄色或灰黄色,较干稠,可混有白色奶凝块,臭气较重。
3)消化不良时:黄色或绿色,次数较多,粪便与水分开,如蛋花汤样。
4)食物中糖分过多时:腹部胀气,大便多泡沫,酸味重。是糖被过度发酵所致。
5)蛋白质过多时:大便中有凝结块,且臭味较重。
6)脂肪消化不良时:多呈奶油状便。
7)胆道梗阻时:大便呈灰白色。
8)上消化道出血时:大便黑色似柏油状。
9)肛裂或直肠息肉:大便较干表面带血丝。
10)肠套叠时:大便果酱色、粘液多、粪质少,同时伴阵发性哭闹、呕吐,以及腹诊有蜡肠样肿块。
11)肠炎时:大便次数多,溏薄或水样,或夹有粘液,有臭气。此时可伴发热、精神不振,食纳不香,小便减少等症状。
12)痢疾时:脓血粘液便,腹痛(便时哭闹),伴发热,肛门潮红等症状。
55.为什么婴儿的尿液会混浊?
尿是人体内一部分水份和代谢物经肾脏滤过而形成的。正常婴儿尿液淡黄透明,但有时候尿液会混浊,这是为什么呢?我们知道尿中含有磷酸盐和草酸盐等,这些盐类在一般情况下溶解在尿液中,肉眼是看不见的,故尿是透明的。但盐类的溶解度与水分的多少和温度的高低有关。在某些情况下,如果尿中盐分浓缩,则可使尿液混浊。如夏天天气炎热,汗出较多,或食物结构的原因,使尿中盐类增多,或排尿后因外界气温比体温低,盐分沉析出来,均可使尿液混浊。婴儿的新陈代谢旺盛,由肾脏排出的废物较多,当饮水不足而尿量减少时,尿就容易变得混浊。特别在寒冷季节,外界气候明显低于体温时,更易出现尿液混浊。
婴儿尿液混浊情况的差异,是由于尿中盐类不同而引起的。如果尿是乳白色或米泔水样,在这种尿液中加醋酸即可澄清,说明这种混浊是含大量磷酸盐引起的;如果呈粉红色,经加热后即澄清,是含草酸盐所致。由此可见,婴儿尿液呈现混浊,在一般情况下,不必担心, 只要多喝水,改变饮食结构,尿液可变清,不必服药治疗。如果改变饮食,尿液仍旧不能恢复正常,则可能是泌尿系统感染。这时不仅尿液混浊,而且常伴有尿频、尿痛(排尿时哭闹)、食欲不振、精神欠佳,或伴高热等症状,就应去医院找医生诊查治疗。
56.能培养婴儿定时排尿、排便吗?
控制大小便是神经系统发育成熟的表现。人的尿液贮留在膀胱,膀胱排尿受脊髓和大脑控制,出生后最初数月的排尿纯属反射性的。婴儿排尿有一定规律,即月龄越小,排尿次数越多。3个月左右的婴儿一般在喝水、吃奶后10分钟左右就有尿了。故婴儿在3个月以后就可以训练“把尿”可用“嘘嘘”声和一定的姿势训练,一般白天在睡前、醒后及喂奶前后给婴儿“把尿”,使婴儿逐渐形成排尿反射,大致到56个月后条件反射逐渐形成,经正确地训练11岁半可养成主动控制排尿的能力。
排大便是反射性运动。婴儿经过训练能养成按时排便的习惯。训练前先要摸清婴儿每日排便规律,然后在婴儿3个月左右时开始训练。当发现婴儿脸红、不动或发出“嗯嗯”声时,表示要排便了,这时马上“把”他,大人也发出“嗯嗯”声教他用力排便。一般连续按时训练半至一个月即可养成习惯。排便最好安排在清晨、晚上睡前,尽量避免饭后排便。从小养成定时排便的良好习惯,将受益终生。
57.什么是母乳性黄疸?发生母乳性黄疸的婴儿是否应停吃母乳?
   近年来,由于大力宣传母乳喂养的好处,我国许多地区的婴儿中母乳喂养的比率逐年上升,但同时发生黄疸的新生儿也比以往增多,许多母亲因为宝宝黄疸而带去医院就诊,有许多老年人则说宝宝黄疸是正常的,不用上医院。那么,什么是新生儿黄疸呢?是正常还是不正常?
一半左右的足月新生儿和80%以上的早产儿在生后23天皮肤逐渐发黄,在45天时最黄,以后逐渐消退,吃奶好,大便黄色,血液检查胆红素稍高,肝功能正常,多种病原体检查阴性,足月新生儿在2周内黄疸消退,早产儿在1月内黄疸消退,这种黄疸叫生理性黄疸,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不用治疗。而病理性黄疸的血液检查胆红素升高严重,黄疸持续时间长或退而又现,或大便灰白色,或肝功能不正常,或病原体检查阳性,有的是由于母亲与新生儿血型不合引起溶血所致。这种病理性黄疸则需要治疗。此外,有许多新生儿的黄疸是由于母乳引起的,称为母乳性黄疸。国外报道母乳性黄疸占新生儿黄疸的34%82.7%,南京市儿童医院报道母乳性黄疸占新生儿黄疸的8.3%,占母乳喂养新生儿的25%30%。那么,母乳为什么会引起新生儿黄疸呢?发生这种黄疸是否应停止喂母乳?
    母乳性黄疸分为两种,一种是早发性母乳性黄疸,在生后34天发生黄疸,在47天最黄;另一种是晚发性母乳性黄疸,在生后68天发生黄疸,在23周最黄,两种黄疸均在第612周消退。早发性母乳性黄疸是由于母乳中有一种酶比较多,即葡萄糖醛酸苷酶,这种酶进入小儿肠道中使胆红素重吸收增多,引起黄疸。晚发性母乳性黄疸是由于母乳中有一种称为孕二醇的物质,抑制了小儿肝脏的葡萄糖酰基转移酶所引起的。如果停止喂母乳3天,皮肤黄疸减少,或血中胆红素下降,即可确定是母乳性黄疸。母乳性黄疸在继续喂母乳的情况下在612周消退,对婴儿无明显损害,因此不必停喂母乳,仍可继续喂母乳。
     58.儿童为什么会发生铅中毒?如何防止与治疗?
 近来,南京市有关科研单位对南京市1000多名儿童进行血中铅含量的测定,发现16岁儿童中血铅含量高于正常的人占58.6%713岁儿童为65.4%14岁以上儿童为55.7%。根据湖北医科大学的调查,我国城市儿童血铅含量大于10微克/100毫升安全界限的儿童占总调查人数的51.6%,说明我国城市儿童铅中毒的状况比较严重。那么,儿童为什么会发生铅中毒?铅中毒对儿童有什么危害?如何防止与治疗铅中毒呢?
    引起铅中毒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环境污染:汽车排出的废气中含有铅,因这种气体比重大,较重,多沉积在接近地面1.5米以下的空气中。儿童身高多在1.5米以下,所以吸入铅较多。据国外报道,住在城市主要公路两边的儿童,血铅高于正常值的57%。中国国情调查研究中心铅防治工作委员会对太原市进行调查发现,太原市空气中铅含量高,平均每人头顶上约有一斤多重的铅。许多工厂如金属冶炼厂、机械制造厂、生产油漆或电池工厂、印刷厂、陶瓷厂、橡胶厂、发电厂排出的废气、废水中均有铅,是铅污染的主要来源。据上海调查,儿童家庭距工厂越近,血铅高者越多。油漆中含有铅,家庭装修也会引起铅污染。在染发剂中含有铅,母亲长期染发后铅被皮肤吸收,使母乳中含铅量升高,婴儿吃奶后发生铅中毒。自来水通过的金属管道可使水中含铅。
   2.学习用具与玩具:铅笔外层涂料中含铅12.8%,彩色铅笔的笔芯、彩色蜡笔也含有铅,颜料中也含有铅,儿童在写字画画时常有咬铅笔的习惯,将铅吃入体内。铅印的书、报纸张中含有铅,彩色印刷品含铅量为每一斤纸张中含铅24.3克,用这些纸张包裹食品,可使铅污染食物。有的儿童有“异食癖”,喜欢咀嚼纸张,将铅吃进体内。国产玩具中60%的表面油漆中含铅量超过国际最高充许量,36.7%的课桌油漆含铅量超过国际最高充许量,这些均可造成儿童铅中毒。
   3.食物污染:环境中的铅污染使水果、蔬菜等表面铅污染。砷酸铅是水果园使用的杀虫剂,可使水果皮污染铅。皮蛋(松花蛋中含有氧化铅与盐铅,我国规定每公斤皮蛋中含铅量少于3毫克,但常有皮蛋超标,常吃皮蛋可引起铅中毒。铅质焊锡制作的食品罐头含有铅。手工操作生产的爆米花是在含铅高压容器中制成的,每公斤爆米花含铅12毫克,常吃后可引起铅中毒。但是,预处理的玉米粒在微波炉中制成的爆米花不含铅,不会引起铅中毒。
   以上是发生铅中毒的原因。小儿比成人更容易发生铅中毒。成人在血铅含量高于40微克/100毫升时才出现中毒症状,小儿在血铅含量高于10微克/100毫升时就可出现中毒症状。那么,铅中毒有什么危害呢?慢性铅中毒的早期,婴幼儿有食欲不振、闹人、烦躁不安、无力,以后有反复呼吸道感染、腹痛、腹泻、贫血。年龄较大儿童有记忆力差、失眠、头昏、头痛、自制力差、易冲动发脾气,多动症,缺乏时间和任务观念,上课小动作多,学习困难,难于管教,可有贫血、腹痛、腹泻、高血压。美国对2335名学龄儿童进行调查,发现血铅含量高的儿童智力较差,学习成绩不好。据美国官方统计,每年有至少40万美国儿童发生铅中毒,其中有四分之一的人发生永久性神经系统损害,有200人以上死亡。青壮年的慢性铅中毒,在男性可引起男性不育,即发生少精、无精、精子活力不足;在女性可引起流产、贫血、妊娠高血压。那么,如何才能防止与治疗铅中毒呢?
   防止铅中毒,首先要避免环境污染,有汽车的家庭使用无铅汽油,在购买住房时不要选择路边的房子、靠近工厂、发电厂的房子。家长要有防铅意识,在工厂工作的家长下班前洗手、洗澡、更衣,母亲不染发,教育孩子不去街边玩耍,咬铅笔,在绘画后及时洗净双手,不能将颜料污染食物,不用书报纸、彩色纸张包裹食品,及时治疗“异食癖” ,不吃皮蛋、手工制作的爆米花、铁皮罐头,吃水果前洗净水果并削皮,饭前洗手。早晨使用自来水时,应先拧开2分钟后再用于刷牙或饮用。土壤中含铅较多,教育孩子不玩土。在平时多吃含维生素C多的水果如桔子、西红柿、草莓等,因为维生素C可与铅结合成抗坏血酸铅而随粪便排出体外。多吃含钙、锌、锰、铁、果胶多的食物。高钙食物可减少铅的吸收,如豆制品、虾皮、骨头汤、海带、苋菜等。含锌、锰的食物也可减少铅的吸收,如鱼、蛋黄、牡蛎、芥菜、豌豆、核桃、花生、柑桔、海带等。含铁多的食物可减少铅在体内的蓄积,如动物血、肝脏、木耳、紫菜、芝麻等。含果胶多的食物如苹果,可减少铅的吸收。牛奶中的蛋白质可与铅结合成不溶性的化合物而排出体外,常喝牛奶益处多多。此外,含硒的产品“硒源康”咀嚼片是防治铅中毒的营养食品,为水果香型,适合儿童口味。16岁儿童保健量为每天1片,排铅量为每天4片;713岁保健量为每天2片,排铅量为每天6片;14岁以上保健量为每天3片,排铅量为每天10片,3个月为一疗程。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铅防治问题研究组研制的一种复方营养制剂“力德希”,也是防治铅中毒的保健食品。当儿童发生铅中毒后,应到医院就诊,含有金属硫蛋白的生物饮料可治疗铅中毒,必要时应用驱铅药物治疗。
59.儿童被动吸烟有什么不好?应采取哪些措施防止?
众所周知,吸烟对人体有许多害处,长期吸烟与慢性支气管炎、肺源性心脏病、肺癌、高血压、胃炎、胃溃疡等许多疾病的发病有关。吸烟者在吸烟时吸入或呼出的烟气,称为“主流烟”。这种烟占全部烟气的15%,其余的85%的烟气,是在香烟闲置时自行燃烧所放出的“支流烟”。在吸烟者周围的人可被动吸入烟气,这种被动吸烟主要是吸入支流烟。被动吸烟是指不吸烟的人每周至少有一天吸入的烟草烟雾达到或超过15分钟。在被动吸入的支流烟中,有害物质的含量往往比主流烟更多。支流烟含有的尼古丁比主流烟高两倍,焦油高三倍,一氧化碳高五倍,其他致癌物质高五十倍。儿童常是被动吸烟的受害者。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世界约有11亿烟民,约有7亿儿童被动吸烟,约占全世界儿童总数的一半。我国约有三分之二的成年男性每天吸烟,多数儿童生活在被动吸烟的环境中。上海市的一项调查发现,每10个新生儿中有6个被动吸烟,稍大的儿童有40%70%被动吸烟。家庭是儿童被动吸烟的主要场所,其次是公共场所。儿童被动吸烟比成人被动吸烟所遭受的伤害更多。那么,被动吸烟可造成儿童哪些伤害呢?
    1.低出生体重与先天畸形:母亲在怀孕时吸烟或被动吸烟,会使胎儿在子宫内被动接受各种母亲血液中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引起宫内发育异常,出生时体重低或有先天畸形。调查发现,母亲在怀孕时吸烟或被动吸烟后所生的新生儿,发生畸形与低出生体重的比率比无吸烟或被动吸烟的母亲所生的新生儿高1.22.6倍。
   2.婴儿猝死:婴儿猝死是指平时看似健康的婴儿在睡眠中突然死亡。调查发现,约有四分之一的婴儿猝死与母亲在怀孕时吸烟有因果关系。
   3.呼吸道感染与哮喘:孕妇吸烟可使胎儿肺发育异常,气道受损害,肺功能低下,出生后易患呼吸道感染。在婴幼儿,父母一方吸烟可使儿童气道受损害,发生支气管炎与肺炎的可能性升高两倍。易于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反复感染易引发哮喘。据调查,父母都吸烟的家庭,83%的儿童常咳嗽,43%儿童喉头有痰,52%儿童有喉痛、喉痒、咽喉不适或异物感,33%儿童有鼻塞或流鼻涕。
   4.中耳炎:中耳炎可引起听力丧失。父母一方吸烟的儿童与父母不吸烟的儿童比较,中耳炎的发生率高1.5倍,慢性中耳炎的危险性升高1倍。三分之一的慢性中耳炎是由父母吸烟引起的。
   5.矮身材:调查发现,每天抽十支烟以上的父母,其子女的身高比不吸烟父母的子女矮。
   6.龋齿[qǔ chǐ]:俗称蛀牙,是由于变形链球菌在牙齿表层生长繁殖,发酵碳水化合物产生乳酸,而破坏牙齿引起的。尼古丁可促进变形链球菌的生长,使被动吸烟的儿童易发生蛀牙。美国科学家对3531411岁的被动吸烟的儿童进行调查,发现25%的儿童至少有一颗蛀牙,另有53%的被动吸烟的儿童血液中尼古丁水平升高,发生蛀牙的危险性升高2倍。
   7.癌症:调查发现,被动吸烟的儿童在成人后易发生肺癌等癌症,与无被动吸烟的儿童相比,发生癌症的可能性升高1倍。
   以上是被动吸烟对儿童造成的损害,那么,应采取哪些措施防止呢?
   首先,父母及家庭成员应先做到不在家庭中吸烟,不在孩子、孕妇面前吸烟,以后再逐渐戒烟。其次,禁止在公共场所、学校、幼儿园吸烟。吸烟的妇女在准备怀孕时应戒烟,并尽量避免在烟雾多的场所逗留。对家庭来防者尽量不敬烟,不放置烟具。家庭中有人吸烟后应及时通风换气,减少被动吸烟对儿童的伤害。
60.为什么不宜对儿童肌肉注射用药?
在医院的儿科门诊,有些家长因为孩子吃药困难,要求给孩子打针治疗,即在臀部(屁股)肌肉注射用药,这常常被医生拒绝。那么,为什么不宜对儿童肌肉注射用药呢?
   臀部反复肌肉注射用药,可引起臂肌挛缩症。北京市肢体残疾矫治中心调查发现,自20世纪80年代以后,臂肌挛缩症发病率突然升高。在广东省某医院,五年内收治了近2000名臂肌挛缩症患儿。在某地中小学生患此症的儿童高达5.6%20%,其中有一个400多人的学校即有80个孩子发生此症。那么,为什么臀部反复肌肉注射用药,可引起臂肌挛缩症呢?
   4岁以内的婴幼儿臀部肌肉组织娇嫩,发育不完善,抗刺激能力与吸收功能差,针头注射使肌肉发生机械性损伤,局部有小出血与水肿。注射入肌肉的抗菌素等化学药物,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对肌肉产生化学刺激,引起肌肉充血、水肿,发生肌纤维炎症与坏死,逐渐形成肌肉纤维化和瘢痕挛缩,局部形成一个硬团块。肌肉注射用药仅一次,局部损害小,瘢痕挛缩不明显;肌肉注射用药的次数越多,瘢痕挛缩的程度与范围也越大。在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骨骼与正常的肌肉生长正常,而挛缩的肌肉不再生长而相对变短,牵拉皮肤产生一个凹陷,牵拉作用还使髋关节不能向外伸展。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畸形状态可不断加重,轻者影响儿童的跑跳,不能跷二郎腿,重者影响儿童的站立、行走与下蹲,不能参加体育活动。由于这种瘢痕挛缩是在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缓慢发生的,患儿无疼痛感觉,其他不适也是逐渐加重的,因此在早期常被家长忽视,延误治疗。那么,一旦发生臂肌挛缩症,应怎样治疗呢?
   发生臂肌挛缩症后,最好的治疗方法是手术治疗。年龄越小,手术创伤越小,效果也越好。经过治疗患儿的步态与运动功能可完全恢复正常。超过16岁再进行手术,虽然步态与运动功能可有所好转,但畸形难以完全消失。因此,避免臂肌挛缩症的最佳方法是不要反复进行肌肉注射用药,可应用口服或静脉滴注的方法给药。
61.母乳喂养有什么缺点?如何避免
   众所周知,母乳喂养与人工喂养(用牛奶或奶粉喂养相比较,有许多优点,例如,母乳营养成分全面,质量高,容易消化吸收;母乳中有许多抗感染物质,如抗体、免疫活性细胞等,增强婴儿的抗病能力等。但是,母乳喂养也有一个缺点,就是母乳喂养的婴儿易发生“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 。那么,这是一种什么病呢?为什么会发生?如何避免呢?
   母乳中含有的维生素K少于牛奶,每100毫升母乳中有维生素K 15毫克,而牛奶100毫升中有维生素K 100毫克,母乳中的维生素K是牛奶中的四分之一到七分之一。另外,母乳喂养的婴儿大肠中双歧杆菌多,而大肠杆菌少,人工喂养的婴儿大肠中双歧杆菌少,大肠杆菌多。大肠杆菌可合成维生素K,供人体使用。大肠杆菌少则合成的维生素K也少。因此,母乳喂养的婴儿发生维生素K缺乏的可能性是人工喂养婴儿的1520倍。一般情况下这种维生素K缺乏的表现不明显,不发生病变,当婴儿有腹泻或应用抗菌素时,肠道中正常的大肠杆菌减少,维生素K的合成进一步减少,可发生“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 。维生素K是合成凝血因子的原材料,维生素K缺乏时凝血功能发生障碍,患儿容易出血。这种病多发生在生后16个月的婴儿,可突然发生颅内出血(脑子出血,表现为抽痉、两眼向前方凝视、呕吐、一直睡觉,严重者可危及生命。曾有一个3个月的婴儿,发生这种病后引起颅内出血,以后又发生继发性癫痫及智力低下,造成终身残废。那么,如何来防止这种病呢?预防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首先是孕妇产前2周开始口服维生素K,每天20毫克,在婴儿出生时肌肉注射维生素K,连用3天。乳母多吃含维生素K多的食物,如动物肝脏、蛋类、豆类、新鲜绿叶蔬菜如青菜,使乳汁中维生素K增多。婴儿在3个月后及时添加各种辅食,促进肠道中大肠杆菌的生长,合成维生素K。在婴儿腹泻、长期用抗菌素的情况下,可肌肉注射一次维生素K,预防发生颅内出血。
62.为什么孩子牙齿不齐?如何防止?
日本对5000所幼儿园的调查表明,在14.325岁的儿童中,不能很好地咀嚼固体食物的占17%,咀嚼时从嘴里漏饭的占2%,不能很好地吞咽的占4.3%。在国内,每到寒暑假或双休日,在许多城市医院的口腔科挤满了中小学生,这些学生都是因为牙齿不齐、咬合不好、咀嚼不好而做矫牙治疗的。望着一个个戴着牙套“铁齿钢牙” 的小面孔,人们不禁会问:如今牙齿不齐的孩子怎么会这样多?这主要是饮食太精细、孩子咀嚼少的缘故。
婴儿的口唇生来就有寻觅和吸吮的本领,但咀嚼功能不是随年龄增长自然出现的,而是通过各种食物对口腔、咽喉的反复刺激,不断训练才形成并逐渐完善的。一般认为,46个月的婴儿是学习和训练咀嚼功能的最佳时期。这一时期应给婴儿逐步添加辅食,即从糊状、软食到细小固体、大固体的食物,使婴儿的咀嚼功能得到训练。假如这一时期家长没有给孩子加这些辅食,孩子会由于习惯于吸吮母乳或奶瓶进食而拒绝用勺或碗进食固体食物,以致于咀嚼功能发育落后。由于口腔内外的肌肉得不到锻练,肌肉发育落后,下颌骨得不到良好的刺激,影响下颌骨与牙床的发育。牙床变小,下巴变尖,但牙齿的数量却不会减少,在发育不足的下颌骨中不能够整齐地排列这些牙齿,先出的牙齿占据了后出牙齿的位置,后出的牙齿无法生长则向前后生长,造成牙齿排列不齐,上下牙齿不能对齐咬合,也就不能很好地咀嚼食物。
在年长儿童,进行充分的咀嚼也很重要。充分咀嚼不仅可对口腔、舌表面和牙龈进行清扫,还可锻练口腔内外的肌肉,促进下颌骨与牙床的发育。儿童在6岁左右开始换牙,乳牙脱落,恒牙长出,如果下颌骨与牙床的发育不好,则恒牙长不齐。许多家长给孩子一直吃精细的食物,如面包、鸡蛋、米饭等,不吃粗粮,连青菜也要切得碎碎的才行。孩子咀嚼功能训练少,口腔内外的肌肉功能退化,牙床的发育差,引起牙齿排列不齐。此外,儿童的不良习惯如咬笔、张口呼吸、吮指、偏一侧咀嚼等也可引起牙齿生长不齐。那么,如何才能避免牙齿排列不齐呢?
首先,家长在婴儿4个月后应给孩子加辅食,从稀粥到稠粥,再喂糊状、细小的固体食物,如土豆泥、肝泥、豆腐、肉松、胡萝卜泥、西红柿泥。在婴儿67个月时,吃些土豆块、饼干、面包、干馒头片,以促进乳牙长出和锻练咀嚼能力。其次,在年长儿童,家长应让孩子吃些粗粮,如玉米、花生、蚕豆等,蔬菜水果不要切得太小。在发生牙齿排列不齐后,应到医院诊治。许多家长认为,乳牙不齐没有关系,反正会换牙的。但如果乳牙在6岁时掉了,那颗恒牙却应该在11岁的长出,则旁边的牙齿先挤占了这个空位置,那颗恒牙无处可长。在儿童换牙时期,应该每36个月看一次牙科医生,以尽早发现问题及时治疗。
63.为什么孩子会反复呼吸道感染?如何避免?
有些儿童会反复发生感冒、支气管炎、肺炎,几乎每隔半个月至一个月,发生一次呼吸道感染,发生频繁者在一次呼吸道感染刚痊愈数天,稍有天气变化,就又发生呼吸道感染。这种病称为反复呼吸道感染,一般不包括结核病。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如何避免反复呼吸道感染呢?
    反复呼吸道感染有许多原因,主要是以下几种:
   1.免疫功能差:小儿免疫功能发育不完善,比成人差,年龄越小,免疫功能越差。小儿的呼吸道中免疫球蛋白低下,不能抵抗病菌的入侵。咳嗽反射差,呼吸道排痰的功能差,有痰排不出,病菌容易在呼吸道安营扎寨、生长繁殖。呼吸道中的免疫球蛋白在12岁才达到成人水平,因此12岁之前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婴儿出生后体内有母亲传给的免疫球蛋白,这些免疫球蛋白在6个月后消失,而这时婴儿本身尚不能合成免疫球蛋白,所以在6个月后呼吸道感染突然增多。在母乳喂养的婴儿,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可使婴儿少患病。提高婴幼儿的免疫功能可防止反复呼吸道感染。可给孩子吃“牛初乳” 制剂,其中含有免疫球蛋白,可减少呼吸道感染的发生。肌肉注射丙种球蛋白或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也可在12个月内有效,但这种药物是血液制品,是成人血液的提取物,有可能含有某些未能除尽的病毒。此外,也可在医生指导下应用一些药物,如左旋咪唑、斯奇康、乌体林斯、必思添等等。
    2.营养缺乏:婴幼儿如缺乏维生素ABCD,缺乏锌元素,或有营养不良、佝偻病、缺铁性贫血,均容易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缺乏维生素A时呼吸道上皮细胞发育差,免疫功能低下,容易呼吸道感染,可口服维生素A治疗。缺锌的儿童免疫功能差,可多吃含锌多的食物如鱼、肝、蛋类、牡蛎等或口服锌制剂。有营养不良的儿童应加强营养,多吃些高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鱼、豆制品等。佝偻病的儿童则应在医生指导下补充维生素D与钙。缺铁性贫血的儿童应多吃含铁多的食物,如动物血、肝脏、黑木耳、芝麻糊、紫菜等,也可服用补铁药物。
    3.腺样体肥大:腺样体又称为增殖体,是位于鼻咽部后壁的淋巴组织。腺样体肥大的儿童平时张口呼吸,睡觉时打鼾,可夜间憋醒,说话有鼻音,常有鼻炎、鼻子不通气。因呼吸不畅、鼻咽部分泌物向下流,易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肥大的腺样体。
    4.胃食管反流:食管与胃之间有一圈环形的肌肉,使进入胃的食物不再回流到食管中。如果这一环形的肌肉发育不好,则进入胃的食物可在某些情况下返回到食管中吐出,这称为胃食管反流。这种病的婴幼儿常呕吐,喂食困难,在年长儿童则有反胃、嗳气、反酸水,胸口有烧灼感。由于食管中食物反流到咽喉部再呛入呼吸道,或反复刺激咽喉部,使儿童易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婴儿可采取俯卧位,上身抬高30度,年长儿童在睡眠时保持右侧卧位,床头抬高,以减少反流。平时以稠厚饮食为主,少量多餐,睡觉前2小时不进食。必要时应到医院进行药物或手术治疗。
    5.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是出生时就有的心脏畸形。有几种先天性心脏病引起肺部瘀血,如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可引起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这些儿童在哭闹、屏气后有青紫,心脏检查有杂音,应到医院诊治,必要时手术治疗。
    6.支气管异物:有的儿童在吃饭、吃瓜子、吃花生等情况下哭闹或讲话,或家长在喂饭、喂药时婴儿哭闹,将饭粒、瓜子、花生或药丸呛入气管,如这些异物较小,小儿在一阵咳嗽后无明显气急与青紫,则家长未能注意,以后小儿可反复呼吸道感染。如有进食某物后突然呛咳的情况,家长应注意支气管异物的可能,及时到医院取出异物。
    7.鼻后滴流综合征:小儿在患感冒或鼻炎时,平卧时鼻腔中分泌物向后流,刺激喉部,引起慢性咽喉炎、慢性咳嗽与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可取侧卧位,应用呋麻液点鼻,及时治疗鼻炎,可避免反复呼吸道感染。
    8.过敏性咳嗽:严格地讲这病不属于反复呼吸道感染,但有长期反复咳嗽,故一并讨论。该病小儿曾有面部湿疹或食物、药物过敏的情况,其家长也可能有哮喘、食食物、药物过敏的情况,小儿长期反复咳嗽,常在夜间或清晨一阵阵咳嗽,痰少,常在运动后咳嗽,经过长期应用抗菌素治疗无效,可用治疗哮喘的药物治疗,常常有效。
    9.肺炎支原体感染:肺炎支原体是介于病毒与细菌之间的微生物,可引起小儿长期反复咳嗽,多在晚夜间咳,一般不发热,可检查血液中肺炎支原体的抗体,如阳性则可确诊。治疗方法是用阿奇霉素或罗红霉素类药物。
    10.铅中毒:铅中毒时影响儿童的消化、血液、神经系统,在早期,婴幼儿有食欲不振、闹人、烦躁不安、无力,以后有反复呼吸道感染、腹痛、腹泻、贫血。年龄较大儿童有记忆力差、失眠、头昏、头痛、自制力差、易冲动发脾气,多动症,缺乏时间和任务观念,学习困难,难于管教,可有贫血、腹痛、腹泻、高血压。防止铅中毒,首先要避免环境污染与食物的铅污染,教育孩子不去街边玩耍,咬铅笔,在绘画后及时洗净双手,不能将颜料污染食物,不用书报纸、彩色纸张包裹食品,不吃皮蛋、手工制作的爆米花、铁皮罐头,吃水果前洗净水果并削皮,饭前洗手。在平时多吃含维生素C多的水果如桔子、西红柿、草莓等,多吃含钙、锌、锰、铁、果胶多的食物。高钙食物可减少铅的吸收,如豆制品、虾皮、骨头汤、海带、苋菜等。含锌、锰的食物也可减少铅的吸收,如鱼、蛋黄、牡蛎、芥菜、豌豆、核桃、花生、柑桔、海带等。含铁多的食物可减少铅在体内的蓄积,如动物血、肝脏、木耳、紫菜、芝麻等。含果胶多的食物如苹果,可减少铅的吸收。此外,含硒的产品“硒源康”咀嚼片是防治铅中毒的营养食品,为水果香型,适合儿童口味。
    11.单纯性肥胖:小儿吃高热能、高脂肪的食物、甜饮料多,如洋快餐等,平时活动少,体育锻炼少,越来越胖,如体重超过同样年龄、同样身高、同样性别正常小儿体重的五分之一,就是单纯性肥胖。这些儿童体内免疫球蛋白低,补体低,淋巴细胞低,易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防止的方法是多运动,少吃高热能、高脂肪的食物、甜饮料,多吃新鲜蔬菜水果。
64.什么是性早熟?与食物有何关系?
近年来,城市中性早熟的儿童比以往增多。有的女孩在78岁即出现乳房发育而去医院就诊。那么,什么是性早熟?性早熟是怎样发生的?性早熟与食物有何关系呢?
    性早熟是指女孩在8岁之前、男孩在9岁之前出现性发育。在性早熟的女孩,8岁之前开始乳房发育,之后出现阴毛,最后出现月经。B超检查子宫大于3厘米,卵巢中滤泡多于4个,有直径0.8厘米以上的大滤泡。在性早熟的男孩,9岁之前睾丸、阴茎增大,睾丸容积大于3毫升或长径大于2.5厘米,之后出现阴毛、喉结、胡须,声音低沉。性早熟的儿童骨骼成熟快,到成人期后身材反而矮小,常不足150厘米。根据血液中性激素的检查可确定是不是性早熟。性早熟分为真性性早熟与假性性早熟。真性性早熟是由于脑的病变或无任何原因引起的性早熟;假性性早熟是由于食物或肾上腺、性腺病变引起的性早熟,如仅有乳房发育而无骨骼成熟快,称为单纯乳房早发育,也属于假性性早熟。目前最多见的性早熟是由食物、保健品引起的假性性早熟。那么,食物、保健品是怎样引起性早熟的呢?
    一只鸡的自然寿命为七年左右,可人工养殖场中食用肉鸡的成熟期只有七周,在饲料中加入人工避孕药等激素已是公开的秘密。有人发现,男孩常吃洋快餐后有乳房发育,这可能与肉鸡中的激素有关。在养猪场,饲养者也给猪喂避孕药。肥黄鳝、鳖、鱼、大螃蟹的饲养者常在饲料中加激素使其早熟、肥大。在牛奶场,为了使奶牛多产奶而在其体内注射雌激素,使牛奶中也含有雌激素。我国用于催熟瓜果、蔬菜的激素样物质是乙烯利、脱落酸等,一旦过量使用,则瓜果、蔬菜中含量增多。在保健品中,人参制品、蜂王浆、燕窝、娃哈哈以及许多补身体、补脑的口服液中均含有激素样物质。以上这些食物、保健品被孩子吃进去后,激素在体内必然引起性早熟。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加以注意,可选用草鸡、草鸡蛋、有绿色食品标记的瓜果蔬菜,不吃保健品,避免性早熟。
65.电脑对儿童的健康有什么影响?如何避免?
    随着电脑的日益普及,许多父母都给孩子买了电脑,有些孩子迷上了电脑游戏,有的则一天到晚上网。有人调查发现,每天过多的使用电脑,常会对儿童的健康有不利影响。那么,电脑对儿童的健康有什么影响?如何避免呢?
1.对胎儿的影响:电脑有电磁辐射,这种射线对植物细胞的分裂和繁殖有破坏作用,对妊娠早期的胚胎的微细结构有损害。因此,怀孕早期的妇女不宜经常用电脑,以减少电磁辐射对胎儿的危害。在怀孕24周后,如因工作需要仍需使用电脑,应与电脑保持0.5米长的距离,每天使用电脑不宜超过2小时。

 

备注:本材料由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儿科分会韩新民、 吴升华教授提供,在此表示感谢!

育娃科普:儿童优育知识问答(二) 育娃科普:儿童优育知识问答(二)

特别声明:本文取材于网络公开信息,如有错失或侵权,请即告知我们。欢迎携手进步,谢绝无理求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联系我们

15380042975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724648565@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