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液汤——降血糖良方 新雨淘中医笙境 • 2024年6月14日 am10:04 • • 阅读 27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糖尿病是一种由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引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因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缺陷,导致高血糖。患者以“多尿、多饮、多食、体重下降”为特征,常伴有虚弱、乏力诸证。 祖国传统医学认为,饮食失节(如过食肥甘)、或情志失调、或劳逸失度,致使脾脏、肾脏受累。脾气不足,失其运化、不能布津达肺以布散全身,则表现为口干唇燥。口渴欲饮,故饮水自救。脾主升清,脾气亏虚则水湿不化,清气不升,水谷精微随湿气下趋,下注小肠,清浊未分而渗入膀胱。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司膀胱开合。糖尿病者肾气亏虚,开多合少,固摄无权,故精微不藏而走泄,造成津液亏乏。水亏则火炽,又肾阴亏损,阴虚阳亢,固摄失司,则大量津液和水谷精微但随小便而出,故小便频多,且有脂而味甜。 又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虚失职,气血生化乏源,则表现为体重下降、倦怠乏力、自汗盗汗等气阴虚象。 脾肾关系密切。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脾气健运、化生精微,须借肾阳温煦。肾中精气亦有赖于水谷精微充养,才能成熟。因此,脾与肾在生理上是后天与先天的关系,相互资助、相互促进。(谓曰:“脾肾互赞”。参考《“肝病实脾”、“肝肾同源”、“脾肾互赞”的理论与实践学习笔记》一文)。 糖尿病者,脾肾气阴两虚。气属阳,津液属阴。气能生津又能行津,气为津液化生的物质基础和动力。津液源于水谷精气,气的运动变化是津液输布排泄的动力。气虚,则精微物质不能升化而滞留血液(血糖升高)或由尿中泄漏而出(尿糖阳性),致使阴精亏虚。阴虚则生内热,内热盛又耗气伤阴形成,恶性循环。 可见,糖尿病基本病机为:脾肾气阴两虚,本虚标实。 故对应治则为:补脾固肾,益气滋阴。 玉液汤,始载于近现代中医泰斗张锡纯著《医学衷中参西录》中,为治疗糖尿病的验方。临床应用广泛,疗效确切。 其药物组成如下: 生山药30g 生黄芪15g 知母18g 生鸡内金6g 葛根6g 五味子9g 天花粉9g 君药: 黄芪,味甘、性微温,入肺、脾经。其药性升浮,补气升阳。《医学衷中参西录》载:“黄芪能补气,兼能升气。”《本草正义》有言:“黄芪,补益中土,温养脾肾,……。”正因黄芪入脾补土,可使脾气升而达肺,肺气充而布津。正如《素问·经脉别论》所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回想现代医学中人体对糖、脂肪、蛋白质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与此过程异曲同工。一个宏观,一个微观。山药,味甘、性平,入脾、肺、肾三经。有益气养阴止渴之效,并补脾益肾。怀山药是治糖尿病之要药。正如《神农本草经》中载:“主消渴热中,……补不足,益气。”(糖尿病,古称消渴病)。《本草正》言:“山药能健脾补虚,滋精固肾,治诸虚百损,疗五劳七伤。”山药滋补,正可对治糖尿病所致消瘦、乏力。黄芪补气升阳、山药滋脾益肾,既可加强黄芪补气之功,又可养阴益肾,固缩小便。两药配伍,一者使脾气升,散津达肺。二者使肾气固,封藏精微缩尿,共同升阳益气,补脾固肾滋阴。山药、黄芪,重用为君药。 臣药: 知母,味苦甘、性寒,归肺、胃、肾经。有清热泻火,滋阴润燥之效。《神农本草经》云:“主消渴热中,除邪气,……补不足,益气。”天花粉,味甘微苦、性微寒,归肺、胃经。用在此地,取其清热生津之功。《神农本草经》载:“主消渴,身热,……。”《本草汇言》赞其:“天花粉其性甘寒,善能治渴;从补药而治虚渴,从凉而治火渴,从气药而治郁渴,从血药而治烦渴,乃治渴之神药也。”在此地,知母、天花粉合奏“清热滋阴、润燥止渴”之功,共为臣药。知母、天花粉与君药黄芪、山药合用则元气升而真阴复,气旺自能生水。正如《医学衷中参西录》所述:“黄芪能大补肺气,以益肾水之源,而知母又能大滋肺中津液,裨阴阳不至偏胜,即肺调和而生水之功益普也。”君臣合用补脾肾气阴两虚治其本,滋阴清热止渴以治其标,而达标本兼治。黄芪、知母配伍精妙,一阴一阳,一升一降,协调阴阳、升降有序。 佐药: 葛根,味甘辛、性凉,归脾、胃经,具有生津止渴,升阳止泻之效。《神农本草经》载:“主消渴,身大热,……起阴气,……。”《用药法象》云:“其气轻浮,生用则升阳生津。”鸡内金,味甘性平,归脾、胃、小肠、膀胱经,于本方中健脾助运,善消食积,化水谷为津液。《神农本草经》曰:“主消渴。”张锡纯更直言:“助脾胃强健,化饮食中糖质为津液。”五味子,味酸甘温,归肺、心、肾经。《本草汇言》记载:“五味子,敛气生津之药也。”五味子于方中生津,并固肾缩尿、不使水液下趋。 葛根、鸡内金、五味子相伍,共奏益气滋阴、固肾止渴之功,共用为佐药。且葛根、黄芪配伍精妙:升阳生津——共助脾气上升以散津达肺。 玉液汤中七药配伍,在固肾补脾的基础上重用益气药物,以求对治糖尿病之“元气不升、脾肾两亏、气阴两虚。”诸药共用,达到固肾补脾,益气滋阴、生津止渴之效。 注意:文章内容如有雷同、涉及侵权,则请联系作者更改或删除。文中药方仅供参考,实际应用需辩证施治。 特别声明:本文取材于网络公开信息,如有错失或侵权,请即告知我们。欢迎携手进步,谢绝无理求删。 发表回复 取消回复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昵称: *邮箱: 网址: 记住昵称、邮箱和网址,下次评论免输入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