躁狂症的施治参考:从胃肠论治 新雨淘中医笙境 • 2024年6月21日 pm3:42 • • 阅读 6 现代医学认为,躁狂症是以情感活动过分高涨为主要表现的一种情感、精神障碍疾病。其诊断标准包括:(1)注意力不集中; (2)话语多;(3)思维奔逸(语速快、言语迫促等)、联想加快; (4)自我评价过夸大;(5)精力充沛、难以安静; (6)鲁莽行为; (7)睡眠需求少; (8)性欲亢进。 目前,研究发现躁狂症与遗传、生物(中枢神经系统紊乱)、心理社会等因素密切相关。疗法以常规镇静剂(如碳酸锂、卡马西平等)治疗加心理治疗为主,但镇静药物有副作用而临床研究进展缓慢。 祖国传统医学无“躁狂症”之病名,但其实质为“狂证” 范畴。《素问·至真要大论》记载:“诸躁狂越, 皆属于火”、《素问·脉解》曰:“阳尽在上,而阴气从下,下虚上实,故狂癫疾也”、《素问·宣明五气论》亦曰“邪入阳则狂”,故以中医论治躁狂症亦有理论依据,且临床有效者已见诸多报道。 眀医家王肯堂在《证治准绳·癫狂痫总论》论述精当:“狂者病之发时猖狂刚暴,如伤寒阳明大实发狂,骂詈不避亲疏,甚则登高而歌,弃衣而走,逾垣上屋, 非力所能,或与人语所未尝见之事。”可见,古医家认为躁狂症者:精神亢奋、狂躁不安、喧扰不宁、 动而多怒。观现代医学诊断标准,无出其右。“伤寒阳明大实”则发狂,指出“阳明实”为诊治重点。 此外,七情内伤、饮食失节、禀赋不足则造成痰火上扰、心神不宁之象。久则火盛伤阴,心肾失调以至神明失司、而成本病。 临床数据表明,在现代生活环境下,多数狂症患者伴有阳明腑实之症状:胃热内结、腑实已甚、热极津枯、胃热熏心、热扰心神而见神志昏蒙。可由以下标准判断:主症①兴奋、躁动;②易激惹;③语言多;④活动量大。次症:①大便干硬;②睡眠差;③舌质红、舌苔黄厚起刺或焦黑、燥裂;④脉滑数或洪数。阳明腑实之症的产生有其合理性:现代生活压力较大,食宿不规律、嗜冷嗜甜、缺乏适量运动者极多,脾胃受伤而不自知。 胃受纳水谷,将其腐熟为精微之气,脾输布精微之气至全身。而大肠回收部分精微、传导糟粕。若邪热、糟粕搏结于胃肠道,则胃气受阻,气血津液生化不足,不能营养五脏。另,胃气通降受阻则水液重吸收障碍,加之邪热伤津而使热极津枯。同时,糟粕停滞肠道, 脾胃气机升降障碍,清阳不升、浊气不降,上扰心神而发躁狂。 “胃”、“神”紧密相关。胃为水谷气血之海,精气血津液为神(脑司神明)的基本物质,故神之活动必须依赖胃之营养。《素问·六节 藏象论》有言:“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明”。另,脾胃位于中焦,上焦心肺和下焦肝肾以及全身的气机都需要脾胃作为枢纽来调节, 全身气机调畅,气血津液才能正常运行(即谓“一气周流”),神志方明朗。 此情况下,诊治思路治为:通腑泻热。可参考选用仲景爷之“大承气汤”治疗——通腑泻热、硬便畅行,使实火随降、源流一清。如此,则神志顿苏。 大承气汤药物组成:大黄(四两)、芒硝(三合)、厚朴(半斤)、枳实(五枚)。四药合用,求其通腑泻热、荡涤胃肠、通顺腑气、活血行滞、推陈致新之效。 大黄苦寒,入胃与大肠经,主要功能为泄热通便、荡涤肠胃。同时,可活血行滞,有利于推陈出新、使胃肠功能恢复。以大黄入药治疗狂证,疗效确切。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大黄成分可使肠道5-羟色胺分泌活动增强,此或为治疗躁狂症的药效基础。 芒硝 芒硝性味苦、咸、寒。求其泻下通便、润燥软坚、清火消肿之效。 厚朴味苦辛、性微温,归脾、胃、肺、大肠经。居宽肠行气、化滞除满之功。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厚朴成分可抑制自主神经活动。故依神经生物学角度分析,大承气汤或可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而改善躁狂症状。 枳实,性味苦辛寒,归脾、胃、肝、心经。为下气消痞,调畅气机之用。 大承气汤作用后:上可宣降肺气,中可助脾胃运输,下可调达肝气、助肾气上行。其力促胃肠运动:除糟粕、通脏腑,使体内热邪得解、内毒得消。全身气机一畅,则阴阳调和。如此,则精神平和可期。 注意:文中药方仅供参考,实际应用需辩证施治。 特别声明:本文取材于网络公开信息,如有错失或侵权,请即告知我们。欢迎携手进步,谢绝无理求删。 发表回复 取消回复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昵称: *邮箱: 网址: 记住昵称、邮箱和网址,下次评论免输入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