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阳法治疗银屑病
银屑病并非不可治疗
银屑病是皮肤科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易复发,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目前中西医治疗银屑病的疗效欠佳。笔者依据多年经验,对该病治疗有独到见解,总结出一套以温阳为主导思想的内治外治结合的治疗方案,临床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
银屑病属于中医学“白疕”范畴,是一种遗传与环境共同作用诱发的免疫介导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系统性疾病,典型表现为鳞屑性红斑或斑块,局限或广泛分布,难以彻底治愈。世界各地的银屑病患者患病率有显著差异,欧美患病率为1%~3%;我国1984年报告银屑病患者发病率为0.123%;2019年调查甘肃省河西地区银屑病总患病率为0.56%。现代医学多以内服、外用药物结合物理治疗以控制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总体疗效不甚满意。临床上,中医学通过辨证论治结合中医特色疗法能够有效控制该病的进展并延长缓解期。
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本病总由营血亏虚,血热内蕴,化燥生风,肌肤失养而成。常将其分为血热证、血燥证、血瘀证、湿毒蕴阻证、火毒炽盛证、风湿阻络证、热毒伤阴证。而临床上所见病证之病机更为复杂难辨,如阳虚为主的皮肤病易被忽视。清代医学家郑钦安言:“阳气流通,阴气无滞,自然百病不作。阳气不足,稍有阻滞,百病丛生。”阳气有如机体的藩篱,负责抵御外邪的入侵,顾护肌表。而银屑病由于其病程延绵,正邪交争,阳气易损,加之前期以湿、热为主要病因,多使用寒凉药物,也易伤阳。笔者秉承川派中医重视阳气,善用温法之学术思想,在临床实践中以温阳法结合其他治法,形成了如温阳散寒、温阳化饮、温阳化瘀、温肾潜阳等治疗思路,治疗该病均取得了不错的临床效果。
验案举例
曾某,男,45岁,于2018年1月2日初诊。主诉:全身泛发红斑、鳞屑伴瘙痒半年余。专科检查:躯干、四肢可见多处暗红色斑块,大小不等,边界不清,部分融合成片,红斑上较多白色鳞屑,刮之可见薄膜现象及点状出血点,皮损处皮温稍低。皮损总面积约800平方厘米。伴畏寒,眠差,舌淡白,边有瘀点,舌苔薄,脉弱。西医诊断:寻常型银屑病(静止期)。中医诊断:白疕(阳虚血瘀证)。中医治则:温肾潜阳,活血化瘀。予潜阳封髓丹合桂枝茯苓丸加减。
处方:白附片15克(先煎),炙甘草10克,盐黄柏5克,砂仁 10克,醋龟甲15克,桂枝10克,茯苓30克,赤芍20克,牡丹皮10克,桃仁30克,黄连6克,肉桂6克。6付,水煎服,1日1剂,1日3次。
外治:火针散点皮损处,每周1次,10次为1个疗程。皮损处红斑刺络放血,每周1次,10次为1个疗程。艾灸关元穴、气海穴,每周2~3次,1个月为1个疗程。
患者每周复诊,方药随症加减。连续治疗 3个月后,患者皮损处红斑、鳞屑基本消退,畏寒症状消失,眠可,舌淡红,舌边无瘀点,脉较首诊明显有力。嘱患者定期复诊,随访半年未复发。
方药分析
银屑病病程较长,病情反复,迁延难愈,常给患者和家属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由于患者对该病的认识不足,治疗前期易滥用激素类外用药物,加之大量寒凉药物的使用损伤机体阳气,使病情更为缠绵。本案患者属阳虚血瘀证,阳气虚损,不能推动气血化生,淤血无以温化,旧血不去,新血不生。阳虚为本,瘀血为标,当温阳化瘀,标本兼治。潜阳封髓丹由潜阳丹合封髓丹化裁而来,方中附子补肾中真火;砂仁散脾胃之阴邪,又纳五脏之气而归肾;黄柏清热养阴,调和水火之枢;龟板强于滋阴降虚火,退虚热;炙甘草调和上下。桂枝茯苓丸源于《金匮要略》,此方原为妇人瘀血病所设,现多用于血瘀之证。二方合用共奏温阳补肾、活血化瘀之功,另加苦寒之黄连、辛热之肉桂交通心肾,水火既济。结合温通祛瘀、消癥散结之火针疗法及祛瘀之刺络放血,配合艾灸温阳通络、行气活血,共奏温阳化瘀之效,以促进肾阳复起,气血生,瘀血去,则病愈。
特别声明:本文取材于网络公开信息,如有错失或侵权,请即告知我们。欢迎携手进步,谢绝无理求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