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五邑中医院(医案):中医如何治疗胃癌
江门市五邑中医院(医案):中医如何治疗胃癌
【组成】鳖甲15g(先煎),北沙参30g,麦冬10g,茯苓10g,厚朴10g,鸡内金10g,砂仁10g(后下),生谷芽30g,淮山15g,桔梗5g,法夏10g,陈皮5g,石斛10g。
【功效】补气养阴,扶正祛邪。
【主治】胃脘部隐痛,肿块便血,呕吐纳呆,消瘦,乏力,面色不荣,舌质红,舌边有瘀点,脉象细涩等。
【组方原理】胃癌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以50-60岁为多见,现代医学认为胃癌的发病原因一般与地理环境、种族、生活习惯、饮食、亚硝酸、遗传和溃疡等有关。胃癌在初期阶段临床表现不明显,缺乏特征性,症状和体征出现的早晚与癌肿的部位和性质有关。位于贲门或幽门部的胃癌可较早地引起梗阻症状;息肉性胃癌易有出血;溃疡性胃癌多有类似溃疡病的疼痛,位于胃底部或性质为浸润型胃癌的症状较不明显,且症状出现时较晚。根据胃癌的临床表现,属于祖国医学的“噎膈”、“胃脘痛”、“反胃”、“癥瘕”等范畴。发病原因与情志因素、饮食因素及素体因素密切相关。如忧思伤脾,脾伤则气结,气结则津液不能输布,聚而成痰,恼怒伤肝,肝伤则气郁,气郁则血瘀不能畅行,积而为淤。痰淤互结,壅塞腔道,阻隔胃气,而引起进食噎塞难下,或食入良久反吐;若饮酒过度,或多食辛热香燥之品,胃郁积热,热久伤阴,以致阴液亏损,津枯血燥,淤热互结,停聚胃脘而发;素体正气虚弱也是形成肿瘤的内在主要因素。即《黄帝内经》所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之理。
中医古籍之中虽然没有胃癌的病名,但是相关的症状描述并不少见。如《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说:“胃病则腹縝胀,胃脘当心而痛。……膈咽不通,食欲不下。”《金匮要略》中描述:“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完谷不化,名曰胃反”。这些都与胃癌晚期幽门梗阻情况相似。朱丹溪对于“噎膈反胃”做了详细的描述:“其槁在上,进咽久下,水饮可饮,食物难入,名之曰噎,其槁在下,与胃相近,食虽可入,良久复出,名之曰膈”。对病机的认识,《医宗必读》论述为:“积之成也,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补证医案》更明确提出:“正气虚则成岩”;张景岳说:“食入反出者阳虚不能化……,食不得下者以气结不能行。”说明正气不足,阳气不化,脾胃虚寒,气结于内,气滞血瘀,痰凝毒聚而形成肿瘤。
沈师认为胃癌虽然属于中医脾胃病之一,但是不能以一般的脾胃病论治,因为胃癌的症状表现除纳化失常外,还有其特定病灶,即癌肿这一点是必须注意的,因此临床提倡辩证与辨病相结合,体现扶正祛邪的治疗特点。胃属腑,以通为补,以降为和,积极主动地注意软坚消积,既符合胃腑的生理特点,又能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同时还应当认识到,癌肿是一种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与整体有密切联系。尤其是肿瘤晚期,或者经过化疗、手术等攻伐疗法后,往往使机体内部造成严重耗损而出现阴阳气血虚损夹杂的症状,处于不同程度的“正虚邪盛”阶段。因此在治疗中不可拘泥于早期以攻为主,中期攻补兼施,晚期扶正为主这个规律,而应当紧扣胃癌本虚标实之病机,大凡以攻补兼施这一原则为善。尤其是发展到脾肾阳虚之晚期胃癌,这一治疗特点就显得更为重要。
【加减运用】乏力加炙黄芪30g,杜仲15g,党参15–30g;腹胀、恶心加柿蒂10–20g,莱菔子10g,生姜3片;口苦、口疮、舌边尖痛加玄参10g,生地10g。
【病案举例】林某,女,43岁,江门人,教师。患者因为“反复上腹痛2年,加重伴吞咽困难三月余”于2007年3月29日-4月16日在市中心医院住院,诊断为:“胃底幽门部低分化腺癌”,并于4月3日行手术治疗,未进行化疗,要求于门诊进行中医药调理,现症见:面色苍白,乏力,纳差,腹胀,两天未解大便,舌红苔白,脉细数。
沈师辨证后认为本病总属气阴两虚,本虚标实,因此治疗上采用扶正抗癌方加减,具体方药如下:鳖甲15g(先煎),北沙参30g,麦冬10g,茯苓10g,厚朴10g,鸡内金10g,砂仁10g(后下),生谷芽30g,淮山15g,桔梗5g,法夏10g,陈皮5g,石斛10g。中间因出现咳嗽、痰白,气促等症状,去掉砂仁,淮山,酌加浙贝10g,钩藤10g两味,并倍陈皮,随后症状好转。按照自拟“扶正抗癌方”加减治疗半年余,患者身体明显好转,病程中未出现白细胞减少等症状,体重增加,面色较前红润,随访至今未见复发。
联系方式
联系地址:中国广东省江门市华园东路30号
急救中心:0750-35132230 750-35098990750-3532223 0750-35099880750-3556120电话总机:0750-3509898
特别声明:本文取材于网络公开信息,如有错失或侵权,请即告知我们。欢迎携手进步,谢绝无理求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