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雨淘中医-让老百姓都看上好中医首页
  2. 纯医案

福州市人民医院:(医案)中医如何治疗厌食

福州市人民医院:(医案)中医如何治疗厌食

福州市人民医院:(医案)中医如何治疗厌食

谢某, 男 , 4 岁。 1 9 8 5年 3 月 6 日诊。厌食半年, 面色晦黯, 形体略瘦, 时诉脐周疼痛 , 曾经 二 度服驱 蛔灵糖浆而未下蛔, 舌质淡红,苔薄 , 脉稍弦。 取理气活血法 , 以二术三梭汤加减 : 三梭 、获术 、 白术、枳壳各4.5克 , 麦芽 、山药 、 扁豆各 1 5 克 , 丹参 9 克 。 药 进 4 剂 , 纳 食渐增 ; 去丹参、 继服 5 剂 , 胃纳大开。 遂予四白散 ( 山药 、 莲子、 芡实、 扁豆 ) 代茶。 一个月后来诊 , 食纳正常 , 腹痛若失 , 面色转红

按:阳明为多气多血之府, 乳食积滞,或长期厌食,气血乏源,均可致气机逆乱 , 影响血行,以至气滞血瘀。 症见长期厌食,面色晦黯,时有腹痛。虽舌脉如常,即可施用二术三棱汤( 莪术、白术、三棱、丹参、麦芽、谷芽、 山药、山揸 ) , 以活血化痰,健脾开胃。

厌食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一种脾胃病症,是指小儿较长时期见食不贪,食欲不振,厌恶进食,食量减少的病症。相当于西医的“厌食症”。古代中医文献中无小儿厌食的病名,但其中所载的“不嗜食”、“不思食”、“不饥不纳”等病症的主要临床表现与本病相似。

本病多见于1-6岁小儿,发病无明显季节性,但夏季暑湿当令,易于困遏脾气,可使症状加重。预后一般良好,长期不愈可致气血不充,易感外邪,合并血虚、疳病等。

福州桂枝里陈氏儿科,传承二百余年。临床重视脾胃,主张“活幼全婴,燮脾为先”,“动、和相济,寒热勿偏”,顾护气血生化之源。陈氏第六代传人萧诏玮主任,重视厌食的临床研究,积数十年临床经验体会,总结归纳为厌食证治十六法。并且,在临床常见证型的治疗中,遣方用药,亦有特色。现介绍如下:

一、诊治常规

(一)病因病机

本病病位在脾胃。脾胃相为表里,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胃调和,方能知饥纳食,食而能化,脾失健运则不思饮食。

1. 饮食失衡,喂养不当:

2. 多病久病,损伤脾胃:

3. 先天不足,后天失调:

4. 情绪变化,思虑伤脾:

5. 暑湿熏蒸,脾阳失展:

(二)临床诊断

1、 诊断要点

(1)有喂养不当,病后失调、先天不足,或情志失调史。

(2)食欲不振,厌恶进食,2个月以上,食量较正常同龄儿童量减少1/3以上。

(3)面色少华,形体偏瘦,但精神尚好,无腹膨。

(4)排除其他系统疾病。

2、实验室检查:D-木糖排泄率、唾液淀粉酶检查正常或降低,血微量元素中的锌含量正常或降低。血清瘦素低于正常儿。

 (三)需鉴别的病种

积滞、疳病、疰夏等。

(四) 辩证论治

本病病变脏腑以脾胃为主,其病机关键在于脾失健运、胃纳失常。治疗应以运脾开胃为基本法则。临床围绕脾胃加以辩证,证有虚、实之分。偏实者,嗳气、恶心,迫食多食后脘腹作胀,甚则呕吐,形体消瘦。偏气虚者,食而不化,大便次数较多,水谷不化,小便数,面无华色,形体较瘦。偏阴虚者,口干多饮,大便干结,皮肤不润。

1. 脾胃湿热

不思进食,厌恶进食甚至拒食,口渴不欲饮,肢体倦怠,口臭,时有恶心,甚则呕吐,大便粘滞臭秽,小便黄少,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指纹紫滞

治法:清热燥湿,健脾助运。

主方:藿朴三仁汤化裁

常用药:藿香、厚朴(姜制)、姜半夏、茯苓、薏苡仁、豆蔻、苍术(麸炒)、茵陈、竹茹。

药物加减:大便不畅者,加枳实、莱菔子;小便黄少者,加滑石、甘草。

2.脾失健运

食欲不振,厌恶进食甚至拒食,面色少华,精神尚可,口淡乏味,时有流涎,嗳气呃逆,恶心,大便软溏,舌淡红,苔薄白或腻,脉濡,指纹淡红。

治法:健脾助运,消食开胃

主方:余甘二术汤加减。

常用药:余甘子、苍术(麸炒)、白术、淮山、扁豆、砂仁、麦芽、佛手、鸡内金、石菖蒲。

药物加减:嗳气泛恶者,加姜半夏、竹茹;大便软溏者,加薏苡仁、山楂炭。

 3.脾胃气虚

不思饮食,厌恶进食甚至拒食,面色少华,神疲倦怠,少气懒言,形体偏瘦,唇色淡,口淡乏味,脘腹胀,大便稀溏,舌淡胖边有齿印,色淡红,苔薄白,脉细软,指纹淡红。

治法:健牌益气,和中助运。

主方:健脾思食汤加减

常用药:党参、扁豆、淮山、鸡内金、砂仁、佛手。

药物加减:大便溏薄者,加炮姜、肉豆蔻:腹胀者,加木香、香橼。

4.脾胃阴虚

不思进食,厌恶进食甚至拒食,面色少华,渴喜冷饮,唇红,手足心热,汗多浸衣,形体偏瘦,大便燥结,小便黄少,舌红,苔花剥,脉细数,指纹紫或红。

治法:滋脾养胃,佐以助运

主方:二参汤加减。

常用药:北沙参、太子参、石斛、麦冬、淮山、乌梅、甘草。

药物加减:口渴烦躁者,加天花粉、芦根、胡黄连;大便干结者,加火麻仁、郁李仁、瓜蒌子;夜寐不宁,手足心热者,加牡丹皮、莲子心、酸枣仁;兼脾气虚弱者,加太子参、山药

5.肝旺脾虚

食欲不振,厌恶进食,形体偏瘦,两胁胀满,平素烦躁易怒,夜寐欠安,兴奋躁动,口苦泛酸,嗳气呃逆,大便失调,舌红,苔薄黄,脉细小弦,指纹紫滞。

治法:平肝和胃,益脾启食。

主方:悦脾饮(微乐2号)加减。

常用药:竹茹、姜半夏、白芍、枳壳、陈皮、甘草、焦神曲、茯苓、白术、太子参、余甘子

(五)外治法

罨脐散1号,贴脐。

组成:肉桂、徐长卿、砂仁、丁香。

功效:行气温中,健脾助运

适用于寒湿困脾,或脾胃虚寒气机失调之厌食者。

二、陈氏厌食证治十六法

由于病因、病程、体质的差异,厌食病症有偏于脾胃运化功能的失调和偏于脾胃气阴的虚弱,一般偏于运化功能失调者,病程较短,体质较好;偏于脾胃气阴虚弱者,病程较长,体质较差。若偶尔多食或有湿滞,或病久气血运行失畅,或兼虫积,感受寒邪、暴受惊恐等又可形成虚实夹杂的症候。

陈氏儿科第七代传人肖诏玮,传承发扬陈氏流派学术思想,结合小儿厌食的发病原因、体质因素、症候特点,将厌食治法总结归纳为厌食证治16法。本法既可单独运用,亦可用在常规治疗上的加减法,进一步丰富了厌食的治法方药。

1、醒脾健运法: 适用于饮食不节,喂养不当,嗜食肥甘厚味,或病后脾气未复所致之厌食症。

证候 不思饮食或食而无味或拒进饮食,迫食则恶心呕吐,形体消瘦,精神形态多无异常,二便正常,舌苔白或白腻.

方药  余甘二术汤:

余甘子2枚 苍术4.5g  白术4.5g  砂仁后入4g

山药15g   扁豆18g   麦芽15g   佛手3g

菖蒲4.5g  鸡内金3g  福参12g。

2、安神定魂法:适用于神气怯弱,外受惊吓所致的厌食。

证候: 精神萎靡或烦吵不安,食欲不振或拒食,夜寐欠宁,呓语惊惕,指纹色青。

方药  安神定魂汤:

合欢花9g 梅花3g 百合花6g  玳玳花3g。

煎汤代茶饮

3、升清降浊法:适用于脾胃失和,升降失司,清气在下,浊气在上所致的厌食.

证候 食欲不振,多食则脘腹作胀,大便不调,多夹不消化物,恶心,呕吐,面色少华,形体略瘦,舌质淡红,苔浊,脉缓。

方药  荷蒂汤:

荷蒂6g   枳壳6g  白术6g   黄芪6g

桔梗6g   柴胡3g  升麻3g   姜半夏5g

麦芽15g  厚朴花4.5g

4、理气活血法: 适用于乳食壅滞,土壅木郁所致气机逆乱,气滞血瘀的厌食。临证不必悉具瘀血见症,凡具有长期厌食,面色晦暗,时有腹痛者即可采用本法。

方药:二术三棱汤:

莪术4.5g 白术6g  三棱4.5g  丹参9g

麦芽15g  谷芽15g 山药15g   山楂6g

5、开郁润燥法: 适用于饥饱失序,运纳失宜,病延日久,津液不生所致胃脘枯槁的厌食。

证候  长期厌食,口干咽燥,形体消瘦,舌红苔少或无苔,脉弦细

方药  启膈散:

沙参15-30g丹参9g 川贝4.5g  茯苓9g

荷蒂4.5g  郁金5g 砂仁壳4.5g枳壳6g

陈皮4.5g  麦芽15g

6、抑木扶土法: 适用于木亢侮土所致的厌食。

证候  厌食嗳气,口苦,恶心,烦吵,溲黄,夜寐齿,舌淡红苔薄黄。

方药  温胆汤:

竹茹15g 半夏4.5g 枳壳5g   陈皮5g

茯苓9g  甘草3g   柴胡4.5g 白芍6g

龙胆草1.5-2g

7、清肝利湿法: 适用于湿热蕴肝所致的厌食.

证候  纳少,急躁易怒,打人咬人,面红目赤,小便浑浊,女婴可见阴部红赤腥臭,男孩可见阴囊湿疹,舌质红苔黄腻,脉弦.

方药  龙胆泻肝汤:

龙胆草3-6g  黄芩6g  栀子9g  柴胡4.5g

泽泻9g    生地9g  车前子布包9g 爵床15g

8、泻黄散火法: 适用于过食辛辣,或邪热犯胃,受纳失司所致的厌食。

证候  不思饮食,口唇干燥,手足心热,口臭便干,小便浑浊,舌红苔黄,脉数。

方药  公英泻黄散:

蒲公英20g  防风3g   芦根18g 黄连3g

鲜竹茹15g  枳壳4.5g 藿香3g  甘草4.5g

9、化痰祛湿法: 适用于乳食不节,痰湿滞留所致的厌食。

证候  厌食拒食,脘部胀满,呕恶痰涎,咳嗽便溏,舌淡红,苔白或腻,脉濡.

方药  云苓化痰汤:

茯苓18g  枇杷叶9 g  神曲10g   厚朴5g

枳壳4g   半夏5g     白术5g

10、燥湿祛瘀法: 适用于寒湿阻滞,血脉瘀阻所致的厌食.

证候  厌食日久,形体虚胖,恶心呕吐,大便不实,眼圈淡紫色,舌淡苔白腻,脉濡,按指甲血色迟滞.

方药  香砂平胃散:

苍术6g   厚朴6g  陈皮4.5g  砂仁4.5g

川芎4.5g 泽兰6g  红花4.5g  刘寄奴4.5g

茯苓9g   炒麦芽15g

11、温中健脾法: 适用于脾胃气虚日久,或贪食生冷,损伤脾阳所致的厌食。

证候  食纳欠佳,甚则拒食,胃脘不适,腹痛绵绵,叩诊闻之振水声,面㿠神疲,苔白腻脉沉迟.

方药  黄芪理中汤:

党参10g   白术6g    干姜3g   桂枝3g

炙甘草3g  茯苓10g   黄芪6g

12、补脾益气法: 适用于素体禀赋不足,脾胃虚弱,或疾病迁延,损伤脾胃,运化失职所致的厌食。

证候  厌食拒食,面色萎黄,形体消瘦,倦怠少言,腹胀便溏,舌淡苔白,脉虚。

方药  健脾思食汤:

党参10g  扁豆15g  山药15g  鸡内金4.5g

砂仁壳3g 佛手5g

小儿脾胃脆弱,若纯予补虚,稍呆则滞。可配用香附、檀香、香橼,活泼清灵,以闿醒气机。

13、化虫健脾法: 适用于饮食不节,感染诸虫,损伤脾胃所致的厌食。

证候: 食欲不振,日渐消瘦,脐周疼痛,时发时止,寐中磨牙,嗜食异物,面有虫斑。

方药  使君子汤:

使君子6g  苦楝皮9g  木香3g   槟榔5g

山楂6g    白术6g    白芍6g   山药10g

14、调和营卫法: 适用于脾失健运,胃不受纳,生化乏源,以至卫虚营弱的厌食.

证候  食少汗多,形体略瘦,容易感冒,腹软不胀,舌淡红无苔。

方药  桂枝汤加味:

桂枝3g   白芍6g    生姜3片  大枣3枚

炙甘草3g 炒麦芽10g 玉竹15g  太子参15g

本方调和营卫,以促进脾胃生化,气血运行充裕,间接可甦醒胃气。董廷瑶先生谓之“倒治法”,独树一帜。

15、养阴益气法: 适用于脾胃羸弱,阴津乏源所致的厌食.

证候  食欲欠佳,甚则拒食,心烦口渴,夜寐不宁,溲黄便干,舌红,少苔或苔光。

方药  二参汤:

沙参10g  太子参15g 石斛12g   麦冬9g

山药15g  乌梅6g    甘草3g    白薇3g

16、佐餐食疗法:适用于厌食日久,脾胃俱虚,药石难投的厌食患儿。

方药:

山药300g  麦芽150g 茯苓200g 薏苡仁200g

莲子(去芯)250g  鸡内金30g

研细末如面粉状,加米粉适量炖糊佐餐。借谷以悦醒脾胃,口感好,患儿乐于接受。

附:用药心得

清宜有节,首推余甘;泻火为慎,最宜公英;厌食日久,酌予棱莪;惊须定志,推崇三花;燥必滋枯,重用沙参;清胆和胃,独尊竹茹;

虚贵食疗,妙在淮山;补贵灵通,宜添气药。

医院地址与电话

医院地址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鼓东路102号 导航

医院电话

0591-87678569

福州市人民医院:(医案)中医如何治疗厌食

特别声明:本文取材于网络公开信息,如有错失或侵权,请即告知我们。欢迎携手进步,谢绝无理求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联系我们

15380042975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724648565@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